人们常用“温、润、凝、腻”来形容和田玉,但这往往只是和田玉原料的判断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件好的作品,应是好料配好工。因而收藏和田玉时应遵循“净、润、凝、腻、工、雅、传、趣”的八字口诀。其中“净、润、凝、腻”可作为玉石石材的判断准则,“工、雅、传、趣”则可作为评价和田玉人文内蕴的判断依据。收藏玉石作品时,应先看石材,再断人文,若二则均属优良,且相得益彰,则可入手。
王一卜如来(和田玉)
玉石材标准:净、润、凝、腻
“净”,上乘白玉应“洁白无瑕”,有无瑕疵也是判断好玉的标准之一。若一件作品有黑点,沁色有杂质,便不属于“巧色”系列,对作品的观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一些雕刻佛像等题材,若脸部分有杂质、黑点、水线等,则属于比较大的缺陷,对其价值有严重的影响。因而,选择和田玉时,应尽量挑选无瑕疵,无黑点、洁净度相对较高的作品。
翟倚卫和田玉作品
“润”,如今被称为和田玉的产地较多,如和田、青海、俄罗斯、韩国等地,但产地不同,玉石也有优劣之分,不能完全以产地来划分和田玉料的好坏。另外,玉石中籽料、山料、戈壁料等不同类别,也有好坏之分。但籽料中也有非常干涩的原石,山料中也不乏好东西。温润的和田玉,越盘玩,越细润,更显漂亮;若是干涩的料子,即使长时间的盘玩,也很难弥补其缺陷。因而挑选和田玉原石时,还应将是否温润作为挑选的标准。
“凝”,和田玉有“堆如凝脂”之说,“脂”即指“羊脂”。因而和田玉中的羊脂玉不仅有油性感且微微透明,幽静淡雅,含蓄温和,犹如君子之风。选购和田玉石时,应优先排除那些透明度过高,或含糊没有光泽的品类。另外部分青海料,透而不凝,显得轻浮且没有幽雅之感;部分俄料则白而不凝,给人混沌朦胧之感。
“腻”,“腻”指的是和田玉的细腻度。通常,优质的和田玉,即使用普通的放大镜也看不出其内部的结构,而戈壁料及大部分的韩玉由于结构粗松,颗粒较大,用肉眼就能看到其棉点。这部分料子不能上细工,雕刻创作时,只能用粗线条进行雕刻,否则容易崩口,起毛边。
卢伟 和田玉作品
人文标准:工、雅、传、趣
“工”,之前人们常用“良玉不雕”来形容和田玉。但现今和田玉的“工”已是其价值的重要衡量标准。上乘的工艺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料子的特质,相反,若是拙劣之工必然也会毁了一块好玉。良玉若是不经雕刻,能够传承至今的只能称为无事牌、素面牌,而不能看成是艺术品。自明清之后,和田玉雕刻便形成了多个流派,如“扬州工”、“苏州工”、“宫廷玉雕”;如今被人们熟知的则是“上海工”、河南“南阳工”、“苏州工”。其中“苏州工”一直受人称颂,仍然是上等和田玉的创作中心,但创作大件的“扬州工”逐渐衰落,“南阳工”多雕刻和田玉作品属后起之秀,“上海工”则兼容并蓄,发展异常迅速。选择玉石作品时,只有那些做工精良,线条细腻流畅,工艺精湛的作品,才具有收藏价值,且能够在岁月传承中愈加珍贵。
瞿利军 和田玉籽料秋江垂钓挂件
“雅”,和田玉的材质决定了其创作风格。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玉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等观念更是贯穿始末。明清以来,和田玉虽多作为单纯的配饰,但其温润细腻的质感,淡雅柔和的风韵也赋予了其作品更多的文人气息,如今的和田玉创作也延承这种风格。其中“清雅”之作,不仅适合在各种场合佩戴、把玩,更能对拥有者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且与国人“中庸”、“君子”的文化气质相吻合,因而此类作品才能走得更远。
俞挺 青玉宝相花纹薄胎香罐
“传”,指的是传承历史,即一件作品的流传过程。出身名门、名手之作的和田玉,必将携带很多人文气息,文化价值更高。若是将王世襄老先生收藏的玉件,进行拍卖,价格一定比同类东西高出数倍。若是乾隆皇帝的皇家珍藏,价格更是动辄百万。因而,和田玉若是工艺美术大师之作,必将奇货可居,价格昂贵,若能有幸寻得名家之作,有传承、有故事的好玉绝对是上上之选。
翟倚卫 东来紫气满函关
“趣”,名家之作的上等和田玉,动辄数十万,普通级收藏家可能难以承受,但可搜罗一些“趣味性”的小件作品。首先,题材应具有趣味性,其次,工艺也要有趣味性,如“俏色”等。小件作品虽料子比较普通,但若是题材能够别出心裁,或是雕刻时能画龙点睛、神来之笔的进行创作,会使其可玩性大增,逸趣横生,小而出奇,这类东西也是收藏的首选。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