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玉雕师李海奇

“和玉携手走过20年,更多的是珍惜。总结出一句话:善心待人,慧心处事,真心琢玉!”李海奇从容地对记者说。

与诸多玉雕师所不同的是李海奇更加讲究和偏爱“玉和”。故而他将自己的玉雕工作设计室起名为——“奇和居”。其寓意是“天和、地和、人和,玉和”。日影飞去,字入水中,他到彩云之南的瑞丽已5年有余。古谚:人生有缘自相逢,缘起缘灭莫强求。而他却有着玉缘、佛缘、师徒缘。

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修行。此外,李海奇饶有风趣的提及到兴趣爱好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小时候就有这么一个愿望,希望能从事玉的创作工作,对玉一见钟情,甚至自己自学绘画,希望呈现出好的作品”。这是李海奇的初衷,迄今为止他甚至觉得不能再用“雕”,而应该用“和”。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形容他对玉的情愫是再合适不过了。

李海奇向记者说,一件好的玉雕作品要顺其“大道”。她怀有艺术家原创的孩子般的童心和灵气,是可以“说话”的,有朝气的,充满生命力的。有时拿到一块料子,想要和她对话,我这样做好不好,你同不同意?创作者需要娴熟的技艺和足够的文化修养,二者缺一不可。这样自然而然随着心性走,若游逸山水之间至高道行的高僧般,能够给世间带来唯美的玉雕作品。唯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打动世界,取悦神灵。image

 李海奇的玉雕作品“澄”

在2014年广州“云峰杯”玉雕大赛中,其作品“澄”荣获铜奖。“这块料子首先是颜色很吸引我,黑白掺杂,很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味道,慢慢地就有了‘澄清本怀’的思路,把自己浑浊的杂念慢慢沉淀下去,怀有一颗清澈的心,再去感受空灵的世界,慢慢呈现出善、呈现出智慧。这件作品还有一层忏悔的意思,不断警示自己,纠正自己,让自己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澄明的禅机活脱脱的亮在众人的眼中,带来的不仅只是美的感官享受,更多的是从作品里透视创作者的新意和那份心境。

佛云“和尚、布施”;玉有“璞玉、玉不琢不成器”。佛和玉的渊缘,玉和佛的前世今生,谁又能说得清呢?道不尽的人和玉,玉和佛的故事。这个故事听起来很美丽,并不是每一句话都可以说得漂亮,但“和玉人”李海奇却做到了。他呼吁道,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机会,希望更多年轻有为的民间玉雕人加入进来,把这一份文化传承下去,而且还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远大志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前专攻独山玉,现今接触的是更多的玉料。正如结识不同的朋友一样,玉也有她的性格。通过与她的会心对白挖掘灵感,寻觅其特色。如李海奇所言,无论是琢玉,还是立身处世,都要有一种仁爱的胸襟,持豁达、大度的态度去做雅致的事情。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