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于道。”讲的是水在柔弱宁静中,积聚了强大的力量,可以冲破世界上的一切障碍。水在最低、最平、最静之处,包容天下一切,映照万物。因为不争,不为利欲所驱,所以能无往而不胜。这几乎就是中国玉雕大师朱仁尊玉雕人生的写照。朱仁尊有水之性情,平淡至真,圆融至善,抱一颗平常心读玉,治玉,屡创惊世之作,却虚怀若谷,泰而不骄。与玉相伴27载,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学徒,到名闻天下的国级大师,他一方面在静心修己,厚积薄发,一方面又在传承创新,他就象一条清流,于无声处含英纳华,流向远方。

朱仁尊大师1975年生于河南省镇平县石佛寺镇。1990年,中学毕业后进入石佛寺玉雕厂学习玉雕;1991年师从仵应坤老师学习人物雕三年,后又跟随从天津美院进修回来的仵子辉先生继续学习二年。其间南下广州、深圳等地从事玉雕加工制作;2003年,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雕大师仵应汶先生为师,追随先生十三年,精研苦修,一直从佛教题材的水晶佛造像创作,深得仵大师道德技艺精髓,尊师重道,诚恳勤勉。

2003年跟随仵大师在南京的从艺经历,使朱仁尊开始接触到水晶雕刻。在学习期间,由于他对形体造型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比较强,深得老师器重。一些重要作品都交与我来完成。刚开始雕水晶时由于初生牛犊不怕虎,当时有一件大威德明王,别人出大形要一个月才能完成,他上去一个星期就定形,师兄们都说他太快了要慢点。当时不理解,老师看后也让慢点,他说,下每一刀都要细思斟酌,要让形体更完美。这件事对朱仁尊的触动很大,使他明白了静心修心的重要性。跟随仵老师十几年来,他自己在做活上和做人上学到很多先生的优点。一点是想把活做好先把人做好的思想。要有好的心态去创作一件作品是一定有回报的。只管做事,莫问前程,最终是有好的回报的。其间和仵老师共同创作雕刻出大型作品四件:2003年开工制作的水晶《南海观音》;2004—2005年制作的白玉《千手观音》;2006—2013年制作的水晶《地藏王菩萨》、茶晶《大威德金刚明王》等作品,皆荣膺“天工奖”、“百花奖”、“陆子冈杯”、“玉华奖”“、”大河杯“等奖项的金、银、铜奖。2004年获“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荣誉称号;2010年获“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2006年开始在河南省应汶玉文化研究院成立“仁禾”工作室。

朱仁尊在多年的探索学习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秉承中原玉雕的传统,结合现代的审美观,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一直追求“隽永而不失其豪迈、细腻而不失其恢宏”的作品风格特色。他专攻水晶人物雕刻和佛教造像艺术,其水晶雕刻艺术,既有传统风格的宗教题材作品,又具有现代艺术思潮的创意作品;既蕴含传统艺术的精髓,又富有时代精神。其佛教造像作品,气势恢宏,庄严慈善,神韵饱满而不失细腻。又遵循造像尺度和佛教仪轨,人物结构严谨,章法考究,格调高雅,造型优美;形神兼备,以形传神,以神融形。其创作的小摆玩佩带作品亦遵循大件气势,庄严神圣,善经营位置,妙用空间;形秩小而精确,线条简而优美。技艺上,其作品从巨制到小件,从圆雕到浮雕,皆能利用水晶的天然皮色及晶面的质感、水晶特有的透视关系,用足亮光与亚光相结合的工艺,突出造型的立体感及视觉差异。因而,深受业界名家耆宿的赞赏和藏家玩家的追捧。

多年来跟随仵大师学习中,朱仁尊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太多,后在先生的大力支持下,下决心去美院进修学习,来补充自己的不足。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他认识到自己以前从造型到审美、文化有太多的欠缺不足。经过在美院的学习,他更加认识到:一是创意是无限的。二是造型工艺是根本。在一件作品当中创意构图是作品的灵魂和思想,采用怎样的题材和要表达的中心要突出,或有其它的衬托来表现中心思想,但是有了很好的创意和构图来表达作品的中心思想,还需要有完美的造型和准确的形体来支撑。造型的表现方法有很多,大写意,小写意,具象和写实等,这要根据玉料的特性来发挥,哪种表现方式更符合,体现玉石之美来定。现在,朱仁尊在天津美术学院进修其间一边学习一边继续琢磨治玉,并成立了自己的“仁禾玉雕工作室”。主要是以藏、汉佛像雕刻为主,创作雕刻大型佛造像作品,也兼雕小型摆玩件及佩带饰品。朱大师的治玉目标是:以民族传统为体,以现代雕塑为用,不断吸取学院的新理念,融合传统创作符合新时代、新思想的作品来。

经过在天津美院两年的学习和实践,朱仁尊开始意识到,玉雕创作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玉,不是纸,不是石膏,不是任何一种材料。每块玉,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表达。琢玉要投入感情,需要与作品沟通对话,这样交流才能感受到玉料的引导、启发和感悟,寻找到玉质的灵性和天意,从而获得合适的切入点,自由的驾驭玉料,顺应自然,完美自然。他说:“一个艺术家,只有立足于良心,有思想,有信仰,有传承,有创新,才能有艺术魅力,艺术家没有发自内心的真、善、美、慧,断然出不了打动人心的艺术。”一个艺术形式,如果只有平白的美好,没有深刻的思索,就像纸糊的美人,毫无生命力。只有走到了生命的原命题里,探究宇宙的真意,全方位的解读真、善、美、慧,传递生命的正能量,玉雕艺术才有不竭的源泉和震撼世界的艺术张力。此时的朱仁尊,已然突破了玉雕传统的型与意的藩篱,进入了玉雕艺术的更高境界。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与玉雕相比,水晶雕刻需要创作者具有更精细的雕刻技艺,更加从容的明澈心境。水晶通明剔透折射度高,即使是微小的瑕疵也会在光学反应中展露无疑,在创作中,朱仁尊一直探索,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力求放璞归真,塑造水晶的自然美,打造艺术美。

经过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他对艺术认识与雕刻技艺不断提升。一件有生命的水晶作品是自然的、有机的,形与影相遇相融,水晶石的质、形、色都是天然性,物质性的,水晶艺术家要善于把物质与意识相结合从而达到一种和谐,这种和谐是变化的,时刻都处在一种息息相通,生生不灭的状态之中。每一种水晶都有它自己的生命语言,作为一个雕刻者,就是要发现材料生命的本质,把它挖掘、召唤出来,并把这种特性美发扬光大,更好地凸显出水晶的历史意识、文化意识,时尚、灵性的特韵。古人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回归心灵,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修道悟禅,让他掌握生存的智慧,并以此切入平常的生活,融入生命的流程中,由“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跃而成“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自然即道”的人生追求,从而成为一个不断深化自我、明晰自我的艺术行者,也为自己的心灵营造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在当前形势下,玉雕业严峻如寒冬冷潮,很多人深感破冰无期,一声长叹。而朱仁尊的作品屡有争抢之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然而,这种奇迹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争的事实:艺术含金量真正饱满的作品是经得起大浪淘沙的,很多人在慨叹“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迁流尘梦之际,艺术品位高的作品依然坚挺而且引人入胜,深具收藏价值。

这种回潮现象,对一位默默耕耘的艺术家来说,是一种回报,是一种馈赠。纵观朱仁尊大师的艺术苦旅,是许多年的上下求索才有了这灯火阑珊处的东风夜放,是许多年的苦心孤诣,才有了这厚积薄发的璨然大观……

回顾朱仁尊大师的成功之路,他从未刻意去追求成功,只是抱一颗平常心去探索自己的艺术之路。他不在外物干扰中起伏,不为名利所左右,只是内求自心的清泉。他把自己的理想和心灵,融汇到了自己的艺术作品中,撼动了观者的内心。作品之多,品味之高,艺术之精无不让人赞叹。盛世藏玉,以何为藏?只有能打动人心的作品才能流传百世,越加珍贵。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风云如何变幻,能够融汇贯通,包前孕后,树立一代楷模,开启一代玉雕新风的他,必定会如鲲鹏展翅,飞往更高的艺术之巅。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