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缅甸北部的河床中,静静地躺着一种外形酷似鹅卵石的石头。星移斗转,岁月如梭,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也曾有人发现这种石头与普通石头并不相同,至少,距今两千多年前的缅甸人发现了。他们将这种石头磨成圆形的珠子后,串起来佩戴。

然而,在那个盛产耀眼夺目的红蓝宝石和金银的国度,这种打磨后闪着温润绿光的石头,却在两千多年的时光中一直默默无闻,直到18世纪在中国声名鹊起。

那时,中国正处于清王朝的统治下。将“温润如玉”视为极高修养的中国人,将这种与传统的和田玉不同的原石称为“翡翠”。

他们细细打磨,用心雕琢,将本不起眼的原石打磨成一件件巧夺天工的工艺品。权倾一时的慈禧太后也成了翡翠的“真爱粉”,此后翡翠更是身价飙升,热度至今不减。

也难怪人们爱翡翠,天津博物馆中珍藏的一件清代翡翠蝈蝈白菜,其表现出的蔬菜和草虫的生命活力,甚至会引起观者的爱抚情愫。

天津博物馆器物部副研究馆员曹平说,这件翡翠制品在清代玉雕中堪称冠绝,恰如其分地呈现出了玉雕以及翡翠本身之美。

与历代帝王相比,慈禧太后对玉器的喜爱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而在玉器中,慈禧对翡翠情有独钟,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的墓中有很多翡翠制品,可以知晓的包括翡翠西瓜两个、翡翠甜瓜4个、翡翠荷叶1个、翡翠佛28尊、翡翠桃10个和两个翡翠白菜

曹平说,从我国玉石雕刻用材的历史顺序看,翡翠是“后起之秀”。不过,清朝时,它以深稳凝重、变幻莫测的翠绿色和温润柔美的特性,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因为清王室的推崇,特别是有了被网友戏称为“真爱粉”的慈禧太后的推崇,翡翠一度被称为“皇家玉”或“王玉”。

与历代帝王相比,慈禧太后对玉器的喜爱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据统计,她用过的玉饰和把玩过的玉器,足以装满3000个檀木箱子。

她的头饰都是用珍珠和翡翠镶嵌而成的;她用的餐具有玉盘、玉碗、玉勺等;她还拥有13套玉钟,演奏时悬挂在两米多高的架子上。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从宫内带走的宝物中有很多都是玉器。

在玉器中,慈禧对翡翠情有独钟。有两个流传已久的传说,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慈禧对翡翠的偏爱。

据说曾经有位来华的外国人向慈禧献上了一颗大钻石,本来他满心欢喜地等待着慈禧的夸奖,但是慈禧只是慢条斯理地瞟了一眼,而另外一个人向慈禧进贡了一个小件的翡翠,慈禧却喜爱异常,当场夸奖并给予赏赐。

还有一个传说,发生在慈禧和恭亲王之间。据传,恭亲王得到了一枚祖母绿的翡翠扳指,非常喜爱,每天都戴在手上摩挲把玩。有一天,慈禧太后召见他时,猛然看到了他手上的翡翠扳指,不动声色地让恭亲王摘下来瞧瞧。慈禧拿着那枚扳指,一边摩挲一边连声称赞,爱不释手。后来,慈禧再问恭亲王话时,并没把扳指递还给他,好像忘了似的顺手把那枚翡翠扳指放在了龙书案上。恭亲王无奈,只好顺水推舟,把那枚翡翠扳指献给了慈禧。

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的墓中有很多翡翠制品,可以知晓的包括翡翠西瓜两个、翡翠甜瓜4个、翡翠荷叶1个、翡翠佛28尊、翡翠桃10个和两个翡翠白菜。其中那个翡翠荷叶,据估算,当时的制作价格高达285万两白银。

翡翠的硬度高于和田玉,因此很多人认为,翡翠之所以被称为“硬玉”,是与“软玉”和田玉相对应的。实际上,这两者被称为硬玉和软玉,是由它们的矿物成分决定的

翡翠作为“舶来品”,其传入中国的时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曹平说,北宋时期的典籍中即有关于翡翠的记载。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记载说,他家有一件玉制的容器,是从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那里得到的,以为是“碧玉”。

欧阳修将这件玉器展示给同僚和下属看,宋真宗年间的内臣邓保吉见到后说认识,当时他说:“这是一件宝物啊,名字叫翡翠盏。”邓保吉说,皇宫的宝物都藏在内库中,他曾经在库里见到过一件翡翠盏,所以认识。

一个偶然的机会,欧阳修将金环放到翡翠盏中,将两者互相摩擦,没想到金屑纷纷落下,翡翠盏却丝毫没有损坏,由此翡翠可以“屑金”便传开了,但后世对此也有争议。

翡翠的硬度高于和田玉,因此很多人认为,翡翠之所以被称为“硬玉”,是与“软玉”和田玉相对应的。实际上,这两者被称为硬玉和软玉,是由它们的矿物成分决定的,而将翡翠称为硬玉的,并不是最早便对其十分钟爱的中国人,而是法国的矿物学家。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欧洲人对玉石并不感兴趣,反而更喜欢色泽艳丽的各色宝石。直到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他们从清朝的宫廷中掠走了大量的玉制品,才开始对玉感兴趣。

他们很想知道中国的皇室为什么对和田玉和翡翠情有独钟,后来就连矿物学家都来解谜,对这两种玉进行研究。

一位叫德穆尔的法国矿物学家对这两种玉进行了化验分析,他指出,翡翠的主要成分属于辉石类矿物,按照现代矿物学的分类,这类玉石为硬玉,而和田玉的主要成分属于闪石类,这类玉石则属于现代矿物学分类中的软玉。

曹平说,很早以前,玉匠就能运用一块玉石材料上天然色彩的差异,巧妙地表现动植物不同颜色的特征,这种雕琢手法叫“俏色”。翡翠的色彩艳丽,绯红与翠绿参差斑驳,变化多端,正是用作“俏色”的最好材质

翡翠传入中国后,并不是立刻就身价百倍,清朝乾隆时期的才子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曾经说,他幼年时,人参、珊瑚、青金石,价皆不贵,如今却已经很珍贵。云南的翡翠玉,当时人们“不以玉视之”,只不过是勉强以“玉”来命名,而如今“则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

“翡翠的出现,对清代玉雕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用翡翠雕琢而成的器物,质地坚硬、色彩明快,迅速得到皇帝、后妃及贵族们的崇尚与珍爱。清乾隆、嘉庆时期的琢玉工艺发展很快,玉匠利用翡翠创造出造型自然逼真、生机盎然的鸟兽鱼虫、果蔬花卉等作品,供皇室及达官赏玩。”曹平告诉记者。

曹平说,很早以前,玉匠就能运用一块玉石材料上天然色彩的差异,巧妙地表现动植物不同颜色的特征,这种雕琢手法叫“俏色”。翡翠的色彩艳丽,绯红与翠绿参差斑驳,变化多端,正是用作“俏色”的最好材质。因此,清代翡翠“俏色”玉雕作品兴盛,天津博物馆所藏的清代翡翠蝈蝈白菜,就是一件珍稀的“俏色”作品。

这件翡翠蝈蝈白菜,高19.4厘米,宽14厘米,重约2公斤。“白菜”的下部分为灰黄相间,伴有褐色斑,其上叶脉分明,叶片翻卷,形象逼真,刀法简约。作者利用菜心处材质的翠绿色,圆雕一对大腹蝈蝈和一只螳螂,它们好像在边爬边啃菜叶,栩栩如生。

“蔬菜和草虫的生命活力会引起观者的爱抚情愫,作者的巧思妙构令人叹赏不已,其卓越的技艺成果在清代玉雕中堪称冠绝。”曹平说。

本报记者 李宁 图片由天津博物馆提供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