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晶雕刻的文化价值
水晶是地球的瑰宝,最古老的水晶相信已有几十亿年的历史——大概与地球同样久远。每块水晶都是一段奇异历史的结晶,化天然元素为世人渴求的珍宝。
人类使用水晶也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北京周口店猿人洞发现由水晶砾石与狐齿连缀的项链。日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枣型水晶挂坠。战国时期墓葬中发现大量紫水晶饰品。
在清代水晶项链已颇为流行。历代帝王中珍爱水晶者不胜枚举。历史上,西方人对水晶的追捧有过之而无不及。波斯王大流士用水晶装饰皇宫,古罗马皇帝恺撒热爱紫晶,曾派几千人到乌拉尔矿山去寻找。俄国沙皇彼得大帝藏有许多珍贵水晶。水晶常被镶在皇冠、王座、权杖或勋章上,高贵而荣耀!
可见水晶具备遥远的自然历史和悠久的人文历史,在现代社会,是谁让古老而又时尚的水晶走向大众市场,并使人们认知和接受水晶文化?是东海人民,接过这光荣的任务,并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
一方蕴藏水晶的神奇土地,一群勤劳智慧的东海人民,历经几十年的努力,让水晶走向市场,被广泛接受,融入人们美好生活。我们东海人建立起完整的水晶产业链——开采原矿,收购原料,加工,销售。历届具有深远眼光的东海领导人大力推进水晶文化产业建设,已经成功举办过十届水晶节,凸显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东海已经是全球水晶产业和水晶文化中心。
很多东海人因此获得财富和幸福生活,并从中获得精神层面的提升和满足,所以东海人深信:水晶带来福气。同时,水晶作为上天的赐礼,是大自然对东海的厚爱,是东海的福分。东海的“福”就像浩瀚的东海一样,泱泱之大,无边无疆,福如东海。
这些年,雕晶琢玉一路走来,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这只是我艺术道路的一个新开始。这里浅谈雕刻方面的体会,算是对前一阶段从艺旅程一个小小的总结。
每一次创作佛教人物题材的作品,我都感觉是在雕刻自己的灵魂,我渐渐领悟了很多人生法则,学会了“放下”,懂得了取舍,心灵更加清新澄明。佛是什么呢?佛的梵音是布拉达,翻译成汉语叫普陀或菩提,在雕刻中,我把雕刻佛造像看作是使自己明白觉悟的一种行为去修炼,这是我雕刻佛教人物造像的本意。我创作水晶作品《金刚萨垛》时,就没有刻意去追求她的形象美,更多的在想自己的心是什么样,应该怎么样,通过这些想象及思想活动,就会有着极度辽阔的感觉,仿佛自己置身于澄澈空明的佛国,能够洞悉一切,看清芸芸众生。那感觉,亦幻亦真,恍若庄周之梦蝶,我即是佛,佛即是我;佛心即我心,我心即佛心……
这样沉醉其中,体味着技进乎道的幽玄之境,享受超然。我喜欢夜晚工作,夜阑人静,一炷香,一曲佛教音乐,灯光与佛光交相辉映中,操刀奏石,雕刻着一尊尊佛造像,心灵得到一次次庄严而神圣的洗礼,感觉佛光照彻了心田。这是在雕佛,也正是在雕着自己呀。
有幸雕佛是我的福气。路还很长,我将更加虔诚地去雕佛,雕自己,珍惜并拓展这份福气,福如东海。
个人简介
赵满意1985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东 海县,现为亚洲工艺美术大师,1999年开始从事于水晶雕刻至今。曾获得江苏省“玉兰花”奖,上海“神工奖”等等。代表作有《释迦牟尼》,《地藏王菩萨》,《自在观音》,《太子佛》,《金刚萨垛》等等。
人物生平
1999年于晶龙水晶雕刻厂从师民间老艺人,历时数年学习水晶雕刻技艺。
2003年进入上海晶龙雕刻厂公司,深造水晶雕刻技艺,以独具见解,作品传神,为其艺术造诣打下夯实基础。
2003年跟随西藏著名唐卡艺术家土登蓉雄画师、呷绒邓珠上师、秋加活佛学习唐卡画艺,钻研藏佛雕刻研究。
2007年创办艺缘水晶雕刻工作室。
2011年恭请西藏百宁寺主持前来指导造像工艺,并将作品《金刚萨垛》供养在百宁寺。
获奖经历
2012年水晶作品《卧佛》荣获江苏省“玉兰花”金奖;
2012年水晶作品《自在观音》荣获上海中国玉石雕刻“神工奖“;
2012年水晶作品《地藏王菩萨》荣获中国玉石雕“神工奖“银奖;
2012年水晶作品《太子佛》荣获江苏省“玉兰花”奖;
2012年水晶作品《金刚萨垛》荣获上海玉石雕刻“神工奖”。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