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雕刻创造心灵美
水晶文化历史悠久,古人赞叹水晶的魅力, 曾赋予它一串极富美感的雅称,如水玉、水精、水 碧等。古文中用“胜美玉”,“过冰清”写出水晶的质地美,用“亦欲应时明”描绘水晶充满灵性的动态美。水晶只需将表面进行抛光,即可展现晶体内所包裹的物质,直接欣赏原汁原味的水晶石。我深深地被水晶的真诚吸引,在水晶创作中,我充分发挥原材料的特征并结合时代的特点,最大限度的展现水晶的美丽和造型的生动。
《谈苑》说:“嘉州峨眉山有菩萨石,形六棱而锐首,色莹而明澈,若泰山狼牙上饶水晶之类”。佛家弟子确信,水晶会闪射神奇的灵光,可普度众生。于是水晶被尊崇为菩萨石。我钟爱于藏传佛教的雕刻,
也一直相信水晶的美丽只有通过雕刻才能显现。在雕刻的过程中,是接近内心的心灵洗礼,衣服上的灰尘容易洗掉,但心里的灰尘是最难洗净的。每一次雕刻都是一种修行,我们只有在修行的路上坚持不懈,才能突破自我。
一个雕刻家必须要熟悉佛教的经典,一个杰出的艺术家需要用自己丰富的体验和对物质材料的熟练把握,来传达和表现佛经的内在思想。藏地各种佛教造像,无论雕、镂、塑、铸都注重体型比例,栩栩如生,极为精美,为民族文化之奇珍。
为了把金刚萨锤的形象生动化,我对本尊的绫罗五衣,珍宝八饰做了细致的研究。本尊左手持铃铛,表示殊胜智慧,右手持五股金刚杵表胜义不坏的金刚,结着金刚跏趺坐,表远离三世的迁变,千瓣白莲花便是远离一切过失具足一切功德的圆满。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世间的烦恼孕育而生,作为消业灭罪之唯一主尊,金刚萨埵止诸恶念,破除烦恼,雕刻本尊也是希望众人能一直保持心静如水的心态,坦然面对烦恼。
在珠宝行业中,水晶产业起步较早,同时水晶也有着很好的宝石文化基础。水晶作为一种美丽、耐久的宝石,人们沿袭了古老的水晶传说,同时又寄予了水晶美好愿望。当然如果把水晶仅仅当做艺术品,它的天然魅力将会大打折扣,水晶承载着人类亘古的生命,是与历史对话的媒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水晶的天生丽质就是美的结晶,美的收藏。
与水晶的交流中,我逐渐被水晶的美所征服,心灵也得以净化。对待每一尊佛像,我都认真挖掘他内心的世界,用刚与柔、繁而简的技法让水晶佛教人物充满灵性。艺术品不仅仅是经济收益,还具有引领行业的作用。
由于水晶文化的相关理论刚刚启动,市场规范尚不完善,加之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自身的利益观、价值观差异存在,生产经营中急功近利,以次充好等现象普遍存在,制约了水晶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不断普及,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人们对质量、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水晶的高端,精品化发展已成为趋势。作为美的创造者,我会始终秉承“心静、心净、心镜”的人生原则,在今后的雕刻创造中不断进取,促进具有时代精神的珠宝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个人简历
董新江1976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东海县,现为亚洲工艺美术大师。1993年开始从事于水晶雕刻至今,擅长藏传佛教人物雕刻,曾获得北京“天工奖”,江苏省“玉兰花”奖等等。代表作有《金刚萨垛》,《地藏王菩萨》,《自在观音》,《太子佛》,《释迦牟尼》等等。
作品特点
佛像面部庄严,衣纹流畅飘逸,造型优美传神,风格突出,有着己独特的风格!
人物生平
1993年于晶龙水晶雕刻厂从师民间老艺人,历时数年学习水晶雕刻技艺。
1996年进入上海晶龙雕刻厂公司,深造水晶雕刻技艺,以独具见解,作品传神,为其艺术造诣打下夯实基础。
2003年跟随西藏著名唐卡艺术家土登蓉雄画师、呷绒邓珠上师、秋加活佛学习唐卡画艺,钻研藏佛雕刻研究。经过不懈努力创作,于2007年创办艺缘水晶雕刻工作室。
2011年恭请西藏百宁寺主持前来指导造像工艺,并将作品《金刚萨垛》供养在百宁寺。
获奖经历
2012年水晶作品《太子佛》荣获江苏省“玉兰花”奖。
2012年水晶作品《释迦牟尼》荣获江苏省“海龙杯”金奖
2012年水晶作品《自在观音》荣获上海中国玉石雕刻“神工奖“
2012年水晶作品《地藏王菩萨》荣获中国玉石雕“神工奖“银奖
2012年水晶作品《金刚萨垛》荣获上海玉石雕刻“神工奖‘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