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被一件伟大的作品所触动,他便能聆听到艺术家在创作伊始所感知的真理的召唤,经历一段神圣而纯净的精神之旅。在这种物我交融的氛围中,我们渴望将灵魂释放,让内心深处最美的层面尽情升华。那一刻我们发现了自我,发现了无限的潜能,更发现了情感的极限……”这是前苏联电影大师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一段感言,而这也是一位年近不惑,终日与顽石为伴的中年男人所深深笃信的艺术信条。
与石结缘 尤爱翡翠
王朝阳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一个美术世家,他自幼酷爱绘画,或许是出于天赋异禀,小朝阳儿时就尤其愿意在各式各样的小石头上画画,这令身为美术老师的父亲喜出望外。在父亲的亲手栽培下,王朝阳不到20岁就步入玉雕界,曾先后师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吕昆、宋世义学习雕刻技法。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美玉之后,王朝阳很快就被翡翠的独特魅力所深深吸引,并与之结下一生的缘分。
他曾在早年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丰富的色彩变幻和水润的晶莹剔透将翡翠的美演绎到极致:那浓艳的翠是生命的华章,那激情的翡是吉祥的音符,那神秘的紫是东方的幻象,那无暇的透是清澈的山泉,那浑然天成的斑斓是福禄寿的祈愿,将自然与人文贯通融汇……”
变废为宝 一战成名
对美的独特见解使王朝阳坚信每一块翡翠原石都蕴藏着一个美的精灵,只是雕刻师有时缺乏发现美的眼力和塑造美的能力。秉承着这一理念的他在1998年以一件惊艳的作品验证了自己的艺术哲学,更迎来了艺术之旅上的重要拐点。有一天,王朝阳花了300元买回一件玉石毛料,除边缘的一点红色以外,看上去跟普通的石头没有任何两样。谁知就是这样一块不起眼的顽石,却在王朝阳精巧的构思、设计、勾绘、粗琢、细磨、抛光后活脱脱变成了一尊长眉罗汉——黄色的石料成了身上的袈裟,白色的内里被用来表现罗汉的面部与四肢,而那一点红色则巧妙的化作了罗汉胸前的佛珠!接着,王朝阳又用不到5000元钱买了几块类似的“废料”,精雕细琢出一套完整的18罗汉,俏色巧雕,神态各异。这件作品一经完成便迅速在全国玉石圈内引起空前的反响,并很快被藏家以18万高价收购。王朝阳也由此一战成名,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变废为宝”的玉雕大师。
随着技艺的不断精深,王朝阳也开始了对作品深层艺术价值的更高追求。渐渐地,他已不再满足于运用“蝙蝠与福”“葫芦与福禄”这样的谐音组合来迎合市场的需求,亦对观音、弥勒等千篇一律的传统题材感到厌倦。在他眼中,这些作品虽吉祥有余,却韵味不足,更谈不上什么艺术创作。于是,王朝阳决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情怀,为翡翠雕刻艺术赋予崭新的,更加贴近于生活与时代的内涵。王朝阳深知,一旦选择了这样“阳春白雪”的创作道路,就如同走上了一条孤独的艺术苦旅,艰辛与汗水将伴随着他的创作人生,而他能否在艺术的殿堂中涅槃新生,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意欲摒弃传统,走出一条艺术新路的王朝阳走出工作室,开始了他长期而持久的生活采风,他遍历名山大川,探访革命故地,深入少数民族……汲取了大量的创作灵感。众所周时,艺术创作最忌讳的就是雷同与抄袭,而获得了丰富创作素材与生活感悟的王朝阳给自己暗暗立下一个规矩——不允许自己的作品与他人有任何雷同。创新、情感、内涵将成为创作中的永恒主题。
苍天不负 涅槃新生
采风归来,王朝阳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艰苦的创作之中。《长征组歌》便是他全新艺术理念下的一次大胆尝试:一本带有主席头像的斑驳的老书、一双残破不堪的草鞋、一顶沾满了泥泞与污浊的八角军帽。这一组具体的历史物象在王朝阳的琢磨之下显得鲜活而生动,给观者以丰富的艺术联想,成功地将那个血雨腥风却激情燃烧的战争岁月凝固、重现于世人的面前。对于其中那顶八角军帽的塑造,王朝阳可谓煞费苦心。他再一次发挥自己“变废为宝”的绝技,巧妙的利用一块原本“不成器”的黄黑相杂的原石打造军帽的主体,以一点鲜丽的红翡雕琢帽檐上方闪亮的五星,贴切的还原了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的一路艰辛,更展现了长征途中革命精神的坚定与光辉。
苍天不负有心人,《长征组歌》再一次技惊四座,被业界公认为是王朝阳艺术探索中的里程碑之作,更有人从此将他誉为“中国玉雕界的齐白石”。年仅30多岁的王朝阳在当年一举夺得雕刻界的最高荣誉——天工奖,与众多花甲之年的老艺术家相比,真可谓“年少”得志。
自成流派 人文关怀
盛名之下的王朝阳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走的更加自信、坚定。正如同他牢记在心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名言,他相信好的艺术作品终究是可以打动灵魂的。此后,王朝阳又陆续推出了《感恩》《祝福》《部落的太阳》《德昂山的春天》《回族少女》《基诺族少女》等一系列以人物为主题,充满了民族风情与人文大爱的艺术作品,并凭借着对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的细致刻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难怪有人说:“中国的玉雕界思维定式严重,而唯独王朝阳能够独树一帜,个性鲜明。如同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王朝阳的人物雕无需落款便知道是出自他的手笔。”
如今,王朝阳的翡翠雕刻作品已是众多收藏者趋之若鹜的珍品,但雕刻这种艺术形式注定了他不能同画家、书法家那样成为高产的艺术家。毕竟,再妙的灵感,再绝的技艺也要一笔笔勾勒,一刀刀雕琢,一遍遍打磨。而更重要的是王朝阳的每一件作品都要用心去创作。他一次次默默地与石头进行着心灵的对话,为每一件作品注入自己的人生感怀与深厚情感。因为他知道,一件作品只有被赋予了情感,才会生出思想;只有生出了思想,才能孕育出真正的生命······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