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玉文化从远古走来从未间断过,国人对于玉器的喜爱是刻在基因里的。
在人类的幼年,面对自然的各种“神力”人类是那么渺小,在各种“危机关头”不知不觉地攥紧手,后来发现如果手里握着一件东西,比如一块温润的石头,有利于缓解自己的紧张。逐渐地,玉被认为是可以和天地沟通的“神器”。
玉文化在中华大地的起源不是一点,是“多点开花”,比如北方以红山文化为代表,南方以良渚文化为代表,最后都汇入中华玉文化的海洋。
国家博物馆玉器馆的第一个部分就是讲述“走上圣坛——礼玉”。玉器在新石器时代到商代,具有祭祀天地神鬼的礼仪功能。同时,玉器加工费时费力,只有有权力的人才能支配大量大力为自己制作众多精美玉器,因此玉器也是权力、地位和财富的标志。
尚处幼年期的人类,“幼稚”,尽管相距千余年、相隔几万里,所制作的玉器都是充满想象力。
【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4700年至前2900年,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的西辽河和辽宁西部的大凌河流域。其玉器多采用岫玉,在积石冢墓或祭祀遗迹内成套出土,造型以几何形和动物形为主体,并有幻想神灵形象及装饰玉器等,器表多不加装饰,只有少量线纹雕刻或边缘呈刃状的凹槽,构成其玉器文化的鲜明特色。
卷龙。
卷龙,这件玉质就很一般了。
这种造型的玉器以前叫玉猪龙,后来叫玉玦形龙。国博这里叫卷龙,卷龙这个叫法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玉玦形龙在红山文化大墓中出土不少,是当时很有代表性的器物。辽宁省博物馆的馆徽就是根据最漂亮的一件设计的。
蝉。玉文化证明丝绸文化,文明之间的相互“证明”。
神面形佩。
玉璧。
双联璧。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3300年至前2200年,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的太湖及杭州湾地区。其玉器多采用太湖附近的软玉为原料,代表器物有琮、璧、钺和梳背等。器表多以细如发丝的阴刻线进行勾勒,图案有神徽、云纹及动物形纹饰。贵族墓葬内常见以大量璧和琮等组合构成陪葬品。与发达玉器相对应,良渚文化还有高规格祭坛等礼仪性建筑。
神面纹琮。
玉琮的良渚文化的标志性器物之一。
玉璧。
梳背。可能是贵族的头饰,也可能是祭祀用的法器。
镯。
【石家河文化】
石家河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2500年至前2200年,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其玉器多采用独山玉为原料,造型以几何形、人物和动物形象为主,面部表情庄重威严,通常代表不同的神秘寓意,具有礼仪用器的功能。此外也有刀、钺、牙璋、琮、璧等礼仪用器。
虎头。
龙形饰。
鸟首璜形饰。很有想象力的一件玉璜。
蝉形佩和人面形佩。
凤形佩。这件玉器有着很高的水准,是石家河玉器最精美的一件。之后妇好墓出土的凤鸟形玉器和这件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4200年至前2500年,主要分布在山东境内及江苏、安徽北部。大汶口文化晚期玉器数量比较丰富,主要为礼仪用器和装饰品等。
鞍形饰。
三牙璧。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2500年至前2000年,分布范围与大汶口文化大体相同。玉器多采用黄绿色玉和墨玉为原料,象征政治和军事权力的戈、刀、钺、斧、戚等玉器增多,也见圭、璋和牙璧等礼仪用器。纹饰多为线刻,其中的饕餮纹与商代青铜器上的同类纹饰非常接近。鸟的造型和图案也比较多见,可能与龙山文化的尚鸟习俗有关。
钺。
兽面纹琮。
三牙璧。
环形饰。
【其他地区玉器】
夏中晚期 钺;新石器时代 四孔刀;商早期 弦纹戈。
新石器时代 牙璋和锛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