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唐代边塞诗人王翰的这句诗至今仍散发着奇妙的魅力,让人忍不住幻想一千多年前那个有着无边星空的阔朗之地上,诗人举杯欲饮的场景。
夜光杯是一种用玉雕琢而成的饮酒器皿,玉在中国很早就被使用了,而且它不仅是一种珍贵的宝物,还被赋予了极其深刻丰富且特殊的内涵,在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熠熠生辉。
中国古代匠人多巧手,总能将自然之物精雕细琢,展现出不同的姿态。而玉质细而坚硬,光泽清透,是最好的材料之一。从历来出土的大量玉器文物中,便可看出中国人对玉的偏爱。
洛阳博物馆有五大镇馆之宝,其中之一,便是一件白玉杯,被称为“曹魏白玉杯”。这件白玉杯真的太优秀了,它由一整块和田美玉雕琢而成,线条流畅,浑然天成,近乎完美。整个杯子极其简洁,没有任何装饰,却是晶莹清亮,玲珑可人。这样极简的造型,有时候甚至比其它繁复华丽的文物更加抓人眼球。
从名字来看,就能很明显地知道它出现的朝代,这件白玉杯是在洛阳的一座三国魏墓中出土的。三国魏正始八年(247年)墓,这是在洛阳发现的唯一一座有明确纪年的三国魏墓,据专家介绍,这座墓曾多次遭到盗墓贼的光顾,以至出土的随葬品剩余不到一百件。
白玉杯很幸运地保存了下来,这是此墓中唯一出现的一件玉器,它的体量虽小(杯高11.5厘米),但玉质细腻,完美无瑕的外表还是赢得了不小的关注。这件很有极简风格的玉器,被认为是当时审美趣味的一种体现。
从魏晋时期起,由于时代的黑暗混乱,魏晋名士们普遍远离朝堂,转身投向自然山水的怀抱,喝酒纵歌,以洒脱倜傥、纵情山水的态度来表达无声的抵抗,这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同时,也因为魏晋名士的善饮之风,不说美酒,连装酒的器皿也有讲究,白玉杯就产生于这个时代。
从魏晋时候开始的简洁之美学,到了三国时期,也得到了保留。魏文帝曹丕就反对汉代以来的奢华铺张,推崇简洁与节俭的风气。
这些观念在上层人士的推动下,自然也影响了民间的思想观念,毕竟皇宫之中的各种流行举措,最终都会反馈到整个天下。
而在三国魏正始八年(247年)墓中出土的陪葬品中,如灯具、陶罐、男女仆俑等,整体来说都相对简净质朴,线条疏朗。这件唯一的玉器——白玉杯,其风格则更简单明了了,因而从曹魏时期的节俭观念来看,这件白玉杯能有如此极简流畅的造型,也就不难理解了。
对比起曹魏白玉杯的极简之美,汉代喜奢华的风气之下,这件玉角杯也是一件经典的美轮美奂的工艺品。
玉角杯出土自西汉南越王墓,是南越文帝生前极其珍爱的玉角杯,死后它被放置在棺椁的“头箱”中。它由一整块青白玉雕琢而成,由于已经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时光,成色不如曹魏白玉杯般清亮,但依旧温和恬润。
这件玉角杯最让人惊讶的是它的造型和身上的纹饰。外形上,它模仿犀牛角形,古时人们认为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可溶解百毒,又认为玉制成的酒杯能让酒更加香醇,因而南越匠人别出心裁,刻出这件独特造型的酒杯。
玉角杯的纹饰则相当丰富别致,分别用了浅浮雕、高浮雕和圆雕等不同技法,在上面刻画了一条夔龙,又用卷云纹、云雷纹和勾连雷纹做陪衬,小小的一件酒杯上,竟呈现出这么多丰富的意象,可谓是匠心独运,可以看出匠人的技巧相当娴熟。
不过这件玉角杯杯底如一朵翘起的浪花的造型却无法让它立起来,想必南越王在喝酒的时候,应该只能一饮而尽了。当然这并不妨碍它的魅力,其高超的雕工和别致的造型使其散发出独特的韵味,这是汉代玉器中不可多得稀世珍宝。
葡萄美酒夜光杯,美酒配好杯,是锦上添花,也是古人心中想当然的事情,《韩非子·和氏》中说:“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用温润晶莹的君子之玉来盛满美酒,那滋味一定更加难忘,古人是真的浪漫又会玩啊!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