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华民族对玉石的热爱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据考古发现显示,早在七八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比如新石器时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和认识到玉石的独特性和魅力。

汉朝在中外交流上互动频繁,张骞打开了和西域联系的要道,使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无阻。以此为前提的汉朝物质文明不断进步,也成就了汉朝玉文化的发展。而在汉朝儒学的熏陶下,汉朝玉器也呈现出了其独具特色的时代特征。

一、礼制用玉,玉文化在汉代礼制中的延续

汉代玉文化继承了先秦玉石的基础,其内容涉及到祭祀、朝聘、丧葬制度、装饰佩戴及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其中,祭祀、朝聘、丧葬制度是汉代礼制的主要礼仪活动。

在这些礼仪活动中所用的玉石,称为“礼玉”,按其不同功能,又可称为“祭玉”或者“瑞玉”。

《周礼》载: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礼制用玉是玉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汉代在礼制用玉方面继承先秦时期的用玉制度,在器类上趋于简化。汉代用于祭祀、朝聘等礼仪活动的玉器主要是玉圭和玉璧。

玉琮、玉璋和玉琥已很少见。玉璜在汉代除少数可能与祭祀或丧葬仪式有关外,绝大多数都是玉佩的组成部分,属于装饰用玉。

陕西华阴华山出土的汉代玉璧和玉圭可证明这点。《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时建造了华阴集灵宫。这些出土的用来祭祀的玉璧和玉圭有可能是集灵宫奠基时埋下的。

在朝聘方面的用玉,可称为瑞玉。西汉时期以玉璧作为主要的瑞玉。皇帝招聘特殊人才用玉璧,例如汉武帝曾以“束帛加壁”迎申公。

玉璧又可作为馈赠、贡献的礼品。项羽与刘邦宴于鸿门,刘邦离席后托张良赠“白璧一双”给项羽。可见用白玉琢成的璧在当时作为统治阶级和贵族迎来送往的珍贵礼品,并且送礼时送双数。

东汉时期玉璧也是主要的瑞玉。比如皇帝纳聘皇后用玉璧。《后汉书·皇后纪下》载桓帝纳梁皇后:

“悉依孝惠皇帝纳后故事,聘黄金二万斤,纳采雁璧乘马束帛一如旧典。”

除此之外,在汉代少数诸侯王墓中还发现用玉雕琢而成的兵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象征军权的玉钺出土。

在商周奴隶主贵族的墓中,也常出土作为仪仗用的玉兵器。西汉时期承袭先秦的习俗,在少数诸侯王墓中也随葬玉兵器,但种类和数量都很少。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一件玉戈,纹饰细致且具备审美情趣。显然,这不是实用的武器,而是作为显示贵族身份的仪仗用器,也应属于礼仪用玉。

汉代礼制用玉有其特定的功能,它的发展是延续先秦时期的玉文化而来的。除了功能的延续外,汉代玉文化中有关玉器的外形也有其区别于先秦时期的艺术特征。

二、美学之玉,汉代玉器的艺术特色

汉代玉器表达的整体审美特点,汉代玉器的材质、造型、雕工、纹饰、精神特质、创作技巧等多种因素综合表达的审美感知等,均是汉代玉器的艺术风格,彰显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审美意趣、社会 内心及人的生命情调等。

首先,汉代玉器的创作呈现出取神的精神风貌。汉代在艺术上处于草创期,呈现出质朴、单一、稚拙等特点。

彼时的民间和文人艺术并未充分发育,尚有些粗陋,距离精英艺术仍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汉代玉器称得上汉代艺术的代表,有着一脉相承、善始善终的美学特色。

从汉代玉器的创作中可以看见整个汉代艺术的特点。即表现手法表面粗疏实际简洁,外观造型表面拙劣实际稚拙,而艺术感染力则于无意中表达了有意。

例如广州象岗山南越王赵昧墓现世的西汉圆雕玉舞人。其穿着右衽的长袖衣裙,扭腰曲膝,右手将袖子甩向后侧,左手则置于脑后,长袖拖地,如载歌载舞一般,袖口与下摆都以线雕出卷云纹。

整件玉器雕工十分简洁,体态生动,彰显出大道至简、遗形取神的创作风格,是汉朝传世玉舞人中十分少见的圆雕佳作。

其次,汉代玉器的整体形象呈现出了粗犷豪放、蓬勃进取的精神风貌。汉朝艺术尽管并不十分精致,却表达了勃勃向上的生机,从艺术上体现了人类征服世界的决心,尤其融于运动、速度、力量上。

为此汉朝的玉器艺术彰显了豪放粗犷、放荡不羁的特征,有着势不可挡勇往直前的豪迈。

例如汉朝玉器雕刻的动物更有灵性、野性,毫无细节的夸张造型中,展现了令人震撼的强大力量、运动、气概之美。

陕西茂陵周边现世的铺首衔环璧饰的兽首,用整块的青玉雕琢出四神的形态,呈现端庄高贵且生动灵活的造型,兽鼻为方桥状,中有銎,衔璧,凶而不恶,不怒自威,表达了野性张扬之美。

最后,汉代玉器的写意深入精神层面,单纯简洁。汉代玉器构思极为巧妙,造型概括,力求写意。在历代雕塑作品中,汉代玉器可谓是写意玉器的一座丰碑。而且汉代玉雕的写意,不是停留在造型方面,而是完全体现在精神上的写意。

汉代玉器并不以再现客观物象为首要目的,而是把注意力放在物象的神韵表现上。无论是立意、造型,还是艺术创作表现手法,可以说都更追求意象性。例如玉蝉和玉猪,仅用极为简单的线条便勾勒出头、身的结构。

这样独具时代特征的汉代玉器,为汉代玉文化的蓬勃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汉代玉文化意象表达的代表,彰显了汉代的人文风貌。

三、君子如玉,汉代玉文化的人文价值

汉代儒学思想的政治统一也是汉代玉文化蓬勃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儒家思想中,玉文化具有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对玉文化的思想引领,促进了汉代玉石文化的发展。

史料曾记载:“孔子手执玉圭,鞠躬如也”的情节,描述的是孔子对玉的态度和人文情怀。

儒家文化中,玉如君子一般具有高贵的品质和情操,玉的纯净、高尚和坚韧正是儒家文化追求的道德典型所具有的特征,因此形容君子时一般都具有玉石一般的品质和思想境界。

儒家还有“三礼玉论”的提法,这三礼指的是《周礼》《仪礼》《礼记》,为儒家三部著名的著作。其中有关玉的论述被称为“三礼玉论”,说明儒家思想对玉文化的情有独钟。

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确立和发展推动了汉代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玉文化成为我国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除了儒家文化对玉文化的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外,传统的道家思想对玉文化也有明显的影响。

image

主要体现在国家礼制和祭祀制度方面,比如汉代继承了前代礼制中的玉文化习俗,也体现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中,道家的神话人物玉皇大帝、玉帝、玉兔、玉树、玉蝉等。说明了道教文化与玉文化的关联性,道家已经将玉文化融入道家的教义和价值观中。

结语

有汉一代,奠定了我国玉文化温润、朴实、豪放的主基调,贯穿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以玉佩为代表的玉器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成为华夏文化重要的精神载体。

传承汉代玉文化,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汉代玉器文物藏品的研究和保护,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进 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