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玉,扬州工”。扬州琢玉工艺已有5300多年的历史,曾出现过汉、唐、清三次高峰。唐朝时,贵族豪门用玉件装饰楼阁,以此彰显财力和地位;宋元明时期,扬州玉器开始向陈列品方面发展,出现了镂雕、链条等技艺;到了清中叶,扬州成为了全国玉材主要集散地和玉器主产制作中心之一。“一切伟大皆由双手创造”,由梦之蓝手工班特别呈现的《传世手工》将带领大家将跟随扬州玉雕非遗传承人王金高,去了解扬州玉雕工艺的前世今生。
扬州玉雕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大概分为炉瓶类、山子雕类、花鸟杂件类再加上小件类,扬州玉雕的工艺特点就是琢玉、磨玉、碾玉。
清光绪十七年,李澄渊绘制了一本《玉作图》。通过图文的方式,将古代制作玉雕的13个步骤展现到世人面前。如今,随着科技进步,电动设备的加入,玉雕制作过程有所简化。
玉雕所用玉石质地坚硬缜密,硬度为摩尔4至8度;依照玉石各自特点,匠人需先构思出玉器的大致造型,初步分割取舍。
“总的来说大方向就是‘因材施意’,根据材料特征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作品,而且最大程度把原材料的价值包括它的特征要表现出来。”扬州玉雕非遗传承人王金高介绍。
构思中,玉石往往也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这就很考验设计者的功力。“比如上面有一个瑕疵一个黄斑怎么办?如果去掉瓶子或器皿就小了,可能小了很多,价值就差别很大,如果放在上面又影响美观,后来我们有时候就想,瑕疵上面可以做一个甲壳虫,或者做一个小的喜从天降的蜘蛛等等,反而增加了作品的灵动感。”
水作,是琢制的核心,分为出粗坯、出细坯、了手三个步骤。
“你一根线条做歪了,整个这一圈都没用了,所以说做一个器皿件,做坏一毫米整个一圈就是四毫米,做链子也是,断了一截你整个链子就报废了。”王金高说。
琢玉必须把握“三要”,即稳、准、狠。稳,是要保持沉静的心态和充分的自信,稳重、成熟地雕刻;准,是要理解设计精髓,对作品的整体和局部准确把握;狠,则是要敢于决断处理,使雕刻一气呵成。
抛光,即是在完成的玉器表面仔细涂抹有机化学材料,使成品更加灿烂多姿。抛光打磨技术的好坏,也决定了成品的最终效果。
“本来是方的线条他擦成了圆了,或者说有的线条擦平掉了,那表现形式就没有了,特别是像做人物,观音眼睛上的眼皮双眼的线条,有时候多擦一点就擦掉了就不行了。”王金高介绍。
作为“扬州工”的传承者,在王金高看来,精品玉雕不仅是设计上的巧夺天工,制作技艺的精妙绝伦,更需要创意上的天马行空。
“活环·内链瓶”是王金高耗时三年的心血之作,刷新了扬州玉雕“链子活”的难度“天花板”。辽宁产河磨玉大料被雕琢成简洁古朴的造型,瓶身刻有“日月同辉”“万象更新”等吉祥图案。
最为神奇之处还在瓶内,揭开瓶盖慢慢上提,两条由66节玉链条组成的精美“项链”出现在眼前,链条另一端套着一只直径6厘米的活环,刚好能被瓶口卡住。起初,王金高提出这一设计方案时,甚至连很多同行都觉得不可能完成。
“但是我有一种一直不服输,一直不放弃,偶尔闲下来时候或者夜深人静的时候,就想想这里面通过什么方法,通过什么计算能不能把它做出来。”
在近两年时间里,王金高拿普通玉料实验,一次次总结经验,终于找到了突破方向。“我剪了一个反光体模型,将玉料贴在这个模型上,灯光一打进去它就反光,反光体一反光就看到里面的圆,然后我们工具在里面雕刻的时候,就按照这个反光体来去雕。还有在瓶子最底端掏空的时候,工具从口上面进去是没办法的,这个时候我们用铁丝撑着两个镍棒下去,镍棒上是有精钢沙的,一点一点用手工去研磨,我记得我们将近拉了有一个月,铁丝把手都磨得印血。”
王金高回忆,创作过程中,一次意外曾把他吓出一身汗。一次掏堂时,“碰”的一声,工具断在了瓶子里,幸好事先用铁皮包裹住了已经雕琢好的链条和圆环,作品才没有报废。用心、用脑、用手,打磨的是玉器,更是匠人的心性。
《福满乾坤瓶》以线条流畅、简洁大方为特点,瓶身首次采用上圆下方的特殊构造,反映中国人刚柔并济的性格特点。2017年11月,王金高携《福满乾坤瓶》等20件作品,赴法国卢浮宫参加“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让世界更好认识玉雕这一古老的东方技艺。
“这个玉它很细腻,它打出来的光就很柔,所以说到了国外看了以后,他们感觉就很震撼,因为他们喜欢这种线条美,一种形体美。”王金高说。
玉润千年,匠蕴弥新。王金高18岁开始接触玉雕,靠着钻研,一步步从普通玉器匠人成长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除了在老一辈的基础上吸收他们很多经验,艺术文化修养的方面,我们更应该把现代艺术和一些文化知识,应用到传统工艺当中去,真正把美术、艺术、技术和科技融合起来,去创作一个真正我们扬州当代的文化艺术精品。”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