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

这六方印蜕,前三方印蜕属于玉印风格,后三方印蜕属于将军印风格。玉印风格与将军印风格,自明清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广受篆刻爱好者追捧,不仅在展览投稿获奖作品中常见,而且是艺术品市场宠儿。

它们不仅为市场热衷,更是自陆维钊、沙孟海等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们在建立中国首个高等教育书法专业起,便出现在书法篆刻课程中的必临的作品。

是当代各大美术学院书法专业

都作为篆刻必修课的经典之作

当然,必临作品并不止这几方,

这些作品都收录在了上海书画出版社的新书《历代玉印精粹》《历代将军印精粹》中。

image

《历代玉印精粹》(全二册)《历代将军印精粹》(全二册) image《历代玉印精粹》内页image《历代将军印精粹》内页

如果你也想与美院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书法篆刻,这两本书,可千万别错过啦!现在购买还有首发福利和数量有限的沈乐平签名版建议先下单,再听我细细道来

 01 为什么是玉印和将军印? 

玉印

在中国文化中,玉,自古以来就因其坚韧、温润、细腻的特性而被赋予了丰富内涵。《礼记》载:“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

目前传世和出土的古玉印总数仅五百余方,其中汉代最多,战国次之,秦代最少。虽然其数量相较于铜印而言可谓甚稀,但玉印所承纳的社会心理、社会地位等内涵,以及玉本身所具备的独立审美价值和耐氧化、耐侵蚀之特性,亦使其具备了不同于其他印章的属性。

故,玉印之印文风格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与金属质地印章相分离,形成了既紧随时代特色,又兼具独立艺术特点的风格面貌。

平整匀称

这种风格占据玉印大多数面貌,工整圆润的线条结合分配均匀的空间,使得玉印形成元朱文般的典雅、静穆、高贵的气息。

imageimage 纤细爽利

先秦时期的玉印时有用单刀琢成,形成两端尖细,中间饱满的线条,成为玉印中一种独特的风格。

imageimage 细挺圆润

这种风格的玉印以粗细一致的细挺线条搭配圆润的行笔,形成一种劲挺的印风。

imageimage 笔意表现

这种玉印的线条也多纤细,但是线条不是同样粗细,而是像写字一样有提按,从原石印面可以明显看出其线条琢刻较浅,边缘也不光洁,只是空间处理比较匀称。

imageimage 鸟虫篆

玉印的鸟虫篆,可以说是鸟虫篆里最美的印风,也许是因为玉印材质和使用者的身份,工匠在琢刻鸟虫篆时格外用心。这路印风不仅线条更加圆润流畅,结字造型也更加精美。

imageimage

玉印艺术之兴衰伴随着整个印章艺术的发展史。魏晋南北朝以降,佩玉风气之发生变化及印章审美之趋于流俗,使玉印的光辉逐渐消失于时间长河之中。

尽管隋唐以来,皇室贵族仍然用玉治印,但其面貌已乏古雅之意。至宋元时期文人印兴起,加之王冕、朱珪、文彭诸家以石为印材的实践,印石完全取代了铜、金、玉等传统材质,玉印由此也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image▲《历代玉印精粹》(全二册) 沈乐平  编著定价118元2022年3月上海书画出版社 

但,优雅内敛的“玉印风格”却以另一种模式在延续,明清以降善于此道者亦不乏其人,如近代方介堪、陈巨来都是仿玉印的个中好手。

imageimage

故玉质印材虽已基本消亡,但玉印或典雅、或华丽的风格特征,依然影响着后世直至现今印人的创作观与审美观。

将军印

将军印多为汉魏南北朝时期因战事急迫而临时凿刻而成,虽不及精心铸造印工稳细致,但其线条兼工带写,章法错落跌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面貌。

平实稳健

将军印中也有部分是铸造或者精细凿刻而成的,这种印线条空间分布均匀、笔画粗细均匀质感圆润。

imageimage 满白雄浑

满白文是汉官印中常见风格,将军印中也有满白文,这种印风应当不是在紧急状态下制成的。线条浑厚、饱满、庄重,视觉上白线完全压制留红块面。

imageimage 纤细劲利

这种风格线条细挺不失力度,空间分布相对匀称。

imageimage 宽刀凿就

此种印风采用特制的宽刃凿刀凿刻,线条的粗细取决于刀刃的宽度,形成如同铸印般的浑厚线条。

imageimage 尖刀凿就

这种印风在凿刻时纯粹运用尖刀角冲出。形成一端平一端尖的线型,线条爽利中不失饱满。

imageimage 疏密空间

将军印的空间处理,可以说是汉印里面最为自由的,在不经意间形成各种空间变化,或疏或密,或斜或正,无意于佳乃佳。

imageimage 笔意表达

这种将军印线条如同书写一般或提或按,有行笔意味,线条较为柔韧。

imageimageimage▲《历代将军印精粹》(全二册) 沈乐平  编著定价108元2022年3月上海书画出版社

将军印风格的写意性,线条和空间的疏密变化,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为当代写意印风汲取营养的重要源泉。

晚清以降尤其是吴昌硕、齐白石、来楚生、沙孟海等都从中汲取营养,留下诸多佳作,也为其后印人取法将军印开启法门。

imageimage

 02 全面整理 

20年来,首度对玉印和将军印进行的专业梳理。

也许你买过《上海博物馆藏印选》《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或者《中国历代篆刻集粹》等印谱,如果你专擅于玉印、将军印,那么不要错过《历代玉印精粹》《历代将军印精粹》,有了这两本书,你不必在浩如烟海的印谱中去翻找这类印风的代表佳作。

《历代玉印精粹》结合近年新出土成果,从专业角度全面整理传世自先秦至汉魏南北朝时期的玉印风格的玺印作品,精选收录了652方玉印!

image玉印-制作图包 新资料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

《历代将军印精粹》结合近年新发现成果,全面整理传世的汉魏南北朝时期的将军印及将军印风格官印,收录420方将军印!

image将军印-制作图包 新资料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历代玉印精粹》(全二册)《历代将军印精粹》(全二册)

 03 权威导师 

自1963年沙孟海、陆维钊在中国美院试办全国高等院校首个书法篆刻专业以来,玉印与将军印一直是书法篆刻专业本科生入校后必学课程。

image

沈乐平

这两本书的编著者、中国美院书法系主任沈乐平,正是在多年一线教学过程中,对玉印与将军印两种玺印风格,有了自己的梳理和理解。

在《历代玉印精粹》《历代将军印精粹》中,他经过全面整理后精选了传世玉印风格、将军印风格玺印近1000种,这些作品,皆为其中典型风格。

image image imageimage imageimage内页展示

在每一方印蜕旁边,还附有专业释文。释文以《辞海》第六版繁体字之标准标注,个别根据字意考据后略作调整。

如果你是书法篆刻爱好者,通过这两本书,你可以获得名师为你梳理的玉印、将军印脉络,全面认识这两种玺印风格。

如果你是书法篆刻学习者,这两本书是一次玉印风格和将军印风格的经典佳作精粹集,一次性看全你需要的作品,研究、临摹两不误。

而且这一次,也为了更提升这套书的收藏价值,经过责任编辑与作者的反复协调,沈乐平老师在百忙之中,抽空在大雨中的深夜11点,来到出版社,手签了100本图书!数量有限!

imageimage▲《历代玉印精粹》(全二册) 《历代将军印精粹》(全二册)

 04 专业编排、双索引检索

为便于使用,《历代玉印精粹》《历代将军印精粹》在编排时也是颇费心思。两本书都采用了最先进的双索引检索系统,读者可以更便捷地查找到需要的资料。

书前编排目录

《历代玉印精粹》按照印章所属时代编排,可从中一探玉印发展脉络。先秦(91方)→秦(51方)→汉魏晋(510方)

在每个时代的排序中,又按照所刻字数进行编排,并依首字笔画从少到多排序。

image

因汉魏南北朝时期官职和印风多有重合,本书重在篆刻艺术研究,因此不作断代编排,仅按印文字数编排,并按印文首字笔画由少到多排序。

image 书后附单字笔画索引,可按照笔画搜索。 image

05 实用临摹

你在临摹印章的时候是不是有这样的困惑:在面对水印上石的反文印稿和红色正文范本时,经常会一下子反应不过来,究竟是该修改左边还是右边的细节?

为了解决大家的困扰我们特意编排了一本反文别册,这样大家在临摹的时候可以直接对照反文印稿一一对应修改。

image

附赠反文别册,可以对照正文临摹使用。

image(左)别册的反文印稿,(中)水印上石墨稿效果,(右)正稿

我们可以看着左边的反文在石头上刻制和修改,而盖出来的印蜕可以和右边的正稿对照。是不是很方便呢?

对于尤其是初学篆刻的朋友,这套反文别册,可以减少初学时因不熟悉而产生的困难,帮助你迅速掌握篆刻技巧。

 06 精心印制

实用的专业定制收藏级资料工具书

秉持上海书画出版社一贯的出版物制作水准,《历代玉印精粹》《历代将军印精粹》采用特种纸印刷,由书法篆刻专业的责任编辑全程监印。

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

 07 品类丰富

除了新出版的《历代玉印精粹》《历代将军印精粹》外,这一系列还有《历代元朱文印精粹》《历代鸟虫篆印精粹》。

《历代元朱文印精粹》《历代鸟虫篆印精粹》同样是由中国美院教授沈乐平编选的,双索引实用的专业定制收藏级资料工具书。

image

选录元朱文印、鸟虫篆印范围,上迄两汉朱文私印,历唐宋元明清数代,下至近现代已故印人,内容则包括官职印、姓名印、斋号印、鉴藏印、吉语印等等。

《历代元朱文印精粹》共收录篆刻作品700余枚,涉及历代篆刻名家182位。

《历代鸟虫篆印精粹》共收录篆刻作品600余枚,涉及历代篆刻名家36位。

上市后售出685套,并获得高度评价。

image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