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成交价最高的藏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就是以九千一百四十八万港元成交的乾隆玉玺。这件和田青玉玉玺为何能拍出如此高价,给和田玉市场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我们就从这方天价玉玺说起。

先来看看这个成交价九千一百四十八万港元的玉玺长什么样:

这方玉玺是用新疆和田青玉雕琢而成,玉色纯美,质地润泽,体积硕大。高11公分、长12.8公分、宽12.8公分。论尺寸来说,这可以算是在“太上皇帝之宝”御玺中排名第二了。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皇帝禅位让子,尊为“太上皇帝”,特制多方底部刻有“太上皇帝之宝”六字的御玺以记,而此玺正是其中之一。其中最大的一个是用喜字第一号御宝刻制的“太上皇帝之宝”,二十二点五公分见方,不过这个最大的最大之太上皇帝之宝从不钤用,所以此次拍卖的太上皇之宝也是所有实际钤用的太上皇帝之宝中最大者。

这块玉玺最终以近9200万港币,将近8000万人民币被一位亚洲收藏家拿下。

除了乾隆玉玺,拍卖会的另一个焦点是清乾隆十年补桐书屋御製“湘江秋碧”琴。乾隆十年,补桐书屋院中所馀之梧桐老树亦枯死,乾隆念旧,亦惜其材,遂下旨製成四琴,各赐其名并题诗,此次拍卖的“湘江秋碧”琴便是其中之一。

可以看到,这把琴将木与玉巧妙的结合起来,关于这把琴的制作,乾隆还专门下旨嘱咐:“此琴上应嵌之玉岳山、龙尾、枕足等处,将交庄亲王旧琴内有嵌玉的,将玉拆来嵌用。如无,有再库内查玉成做。库内再无玉,着买玉做。钦此。”可以看出乾隆对玉的喜爱。最后,此琴拍出5564万港币天价。

被忽视的青玉

从这件玉玺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乾隆时期或者再往前,赏玉并不是以白唯美。如果以白唯美,以白唯贵的话,乾隆的玉玺肯定都会是白玉,而不会有青玉的出现。而乾隆二十五宝玺中,有13枚都是青玉玉玺,所以和田青玉也有“帝王之玉”的美名。

此外,从使用历史来说,和田青玉的使用历史悠久,在汉代以前,青玉比白玉更为受欢迎,且青玉是被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类和田玉,这也说明了青玉在和田玉历史上的地位。

如今,很多人玩玉只看白度,而这乾隆的一方玉玺也许能给我们一个启示,玩玉要以玉质、雕工为主,单纯的追求白度不应该成为如今和田玉市场的一个错误观点。

和田玉市场的强心剂

如今的和田玉是“疯狂”的,但其实与历史相比不是最“疯狂”的。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秦国曾用15座城池换和氏璧的事情——一块玉可以等于十五座城池,那才叫真正的“疯狂”。同样,我们看清代是怎样使用玉材的:当时一些大玉都是将其从新疆的昆仑山上采集下来,然后一路历尽艰辛运回京城,再加上名匠雕琢……就为了一块玉,其所耗人力、物力与金银为今天所不可想象,“疯狂”程度令人咋舌。“疯狂”是玉文化、玉器知识、玉的价值漠视相形对照所产生的。

其次,在如今经济低迷,和田玉市场并不景气的今天,即使是青玉,仍以近亿天价之姿杀出重围,虽然是古玉,但反映到如今的和田玉市场,仍能让更多的人认识的和田玉的价值与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对玉器的喜好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深邃文化,是世界其他任何民族都无法匹敌的。

可以说乾隆玉器的拍卖不仅给和田玉文化的传播做出了更好的推广,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国际上。而在和田玉市场有些低迷的今天,9千万的天价无疑是给了市场一剂强心针。

最后,我们也能深刻的认识到,玉石收藏要有历史文化,没有历史积淀的玉石,到最后很容易慢慢萎缩。而和田玉这一被制作成国宝的东西,一定能在未来的市场中有着更好的空间。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

相关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