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

image

古文中“王”“玉”字形相同,绝非偶然,《周礼·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本质上就是玉能代表天地四方,通过它,便能沟通天、地、人间的愿望和意识。

01

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

由于玉的外表及色泽,人们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因此,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三千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

image

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文人墨客及他们笔下的辉煌巨作。

image

祖先们把那些色泽晶莹的“美石”,经过耐心细致地打磨,制成带有一定意义的形状,并钻上一个小孔,穿上自己捻的小绳,将它套在颈项上或挂在胸前,这说明古人不仅有了对于美的追求,还在其中有了信仰和寄托。

玉石与上古先民思想中至上的祖先、至上的自然力、至上的鬼神观念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了。

大量古代的文字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都在证明着:一块玉、一件件小小的饰物、一点最原始的审美意识和一种最早的信念和虔诚,都不断地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发生着新的作用,并终于孕育了中国特有的玉文化。

image

玉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已经超越了器物、装饰等的意义,而是一种一种精神和信仰的寄托。

02

渗入腾冲人生活的翡翠文化

传说翡翠的名字源于一种美丽的鸟,这种鸟羽毛非常鲜艳,雄性的羽毛呈红色,名翡鸟(又名赤羽鸟),雌性羽毛呈绿色,名翠鸟(又名绿羽鸟),合称翡翠。

image

翡翠文化作为中国玉文化的延伸,与生俱来的的拥有着中国玉文化的精神内涵。传说十三世纪初,云南的一个盐商偶然地从缅甸驮了一块石头回国,那块晶莹透亮的绿石头一下子征服了爱玉的中国人,这块石头就是翡翠。

翡翠产地多属于未开发山区,开采十分的艰辛。直到18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翡翠才真正大量进入中国云南。

虽然翡翠从传入到应用也只有300~400年的时间,但由于喜爱翡翠的人们赋予其神奇的文化内涵,与其他玉石一并构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玉文化。明、清时期,由于王公贵族的喜爱,翡翠身价百倍,成为玉中极品。

image

翡翠文化源于中原玉文化,但又有着独特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地域文化的色彩。不管是谁,在腾冲一段时间,你必定会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这种文化深深的、浓浓的地方气息。

image

自古以来,腾越人便崇玉、爱玉。在家中、茶楼、酒馆、茶余饭后,翡翠是人们谈论的重要话题。无论大人、孩子,许多人都可以把一串串翡翠的传奇故事讲得出神入化。

腾冲人祭扫、避邪用的是翡翠,手上戴的、身上挂的、家居装点收藏的,大多是翡翠。会亲访友、谈婚论嫁,送的礼物中最贵重的是翡翠…… 翡翠已经渗入了腾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

03

腾冲:翡翠文化的起点

为什么翡翠在腾冲有这么深的影响力。这得从历史、地理的渊源说起,五百多年前,腾越商人在缅甸的商务活动中,意外地发现了翡翠,成为这一文化的起点。

image

清末,腾越著名学者尹子监《老困游记·野人山调查记》一文云:“野人山为我孟养司及茶山里麻两地官司属土。虽前代称为藩屏。”光绪《腾越厅志》载:“玉石以红白分明,透水者为佳。翡翠为上品,其名不一,均出励拱。”檀萃《滇海虞衡志》载:“至出南金沙江,昔为腾越所属。”这些史料说明:腾越人是翡翠的发现者,产翡翠的野人山地区,历史上曾一度是我国的“藩屏”。是腾越的属地。

翡翠面世以后,腾冲人立即疏通了数条通往玉石场的道路。并把采掘、运输、加工、集散,推到了一个极其辉煌的阶段。从而奠定了腾越“翡翠城”在中国玉器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image

腾冲几百年加工残存下来的满地碎玉便是历史的明证。走在腾冲街头,你经常可以看到,在改建拆迁的废墟中,许多人在地上细细地翻捡,找寻过去加工残留的碎玉,历年来,仅此收集的碎玉,就有上千吨之多,足见历史上腾冲翡翠加工规模之浩大。

image

翡翠让一个原来本山高路遥的偏夷之地,发展成了滇西的商业重镇。一时间,一些雄商大贾挟资云集,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庶之乡。

04

翡翠:运气和胆识的生意

翡翠贸易尤其是原石贸易,成功倚仗着运气。据清代檀萃所著的《滇海虞衡志》记载:“玉出南金沙江,江昔为腾越所属,距州两千余里,中多玉。夷人采之,撇出江岸各成堆,粗矿外获,大小如鹅卵石状,不知其中有玉、并玉之美恶与否,估客随意买之,运至大理及滇省,皆有作玉坊,解之见翡翠,平地暴富矣!”这就是现今中缅和缅泰边境“赌石”交易的历史渊源。

image

一块翡翠原石,除了形状和重量外谁也说不清里面是什么,唯有切割剖开才知道,赌石人凭着自己的经验,依据皮壳上的表现,进行猜测和判断,估算出价格。买回来可能一刀剖开里边色好水足,顿时价值成百上千万,也有可能里边无色无水,瞬间变得一文不值。

image

04

腾冲:世界翡翠的集散地

腾冲翡翠加工业,始于明代中期,兴于清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腾冲一直是缅甸玉石最大的集散地、交易中心和加工基地,有“翡翠城”的美誉,也是全国唯一的进口通道。

image

经过腾冲历代商人的经营,玉石流向了四面八方:经八莫、仰光而达星洲(新加坡)、苏门答腊、印度雷多、加尔各答;或经缅甸洞已,转印度哥伦堡至尼泊尔进西藏;由昆明至广州、上海、香港。

image

原腾冲翡翠博物馆馆长鲁大林讲解

关于腾冲的翡翠文化

01

鲁大林:自然赋予的资源

腾冲地处西南边陲,但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是山川自然,源于3500万年前地球印巴板块和欧亚板块撞击之后的造山运动,隆起了青藏高原,然后形成了一个从青藏高原一直到缅甸地区的断裂带,在这个断裂带有丰富的地矿资源。

image

比如怒江的碧玺,保山的南红,龙陵的黄龙玉,一直到缅甸的红蓝宝石,以及翡翠,还有其他各种各样丰富的地矿资源,都是因为这一次板块撞击形成的,这是大自然赋予的天赋资源。

image

第二,从人文的角度来讲,2200年以前形成的南方丝绸之路,再加之明代的戍边部队,不仅是到了腾冲,还包括今天的德宏,缅甸一带,他们对翡翠,包括琥珀等的应用,起到了一个很强的推动作用。

image

从南京一带过来的部队,他们是深受4500年以前以杭州为中心的良渚文化的影响。翡翠文化也好,琥珀文化也好,南红文化也好,都是源于中国七八千年的传统的艺术文化,它的根源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

02

鲁大林:玉表达传统文化

我们的祖先除了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之外,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通过礼器来跟上天沟通。玉文化就是这种美好的象征,它构筑了中国最早期的文明。所以直到今天,融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血液里面,都有这种“天地人”三才融合的文化。

image

由于翡翠材质的多姿多样,它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更加多彩,更加形式多样,这就使翡翠产业得到一种持续的高速的发展。

03

鲁大林:中西方的珠宝文化之别

翡翠由于它难以识别,难以应用,所以极其珍贵。 从山洞里面挖出来的翡翠原石要切开才能用,切这一刀,在我们行业就叫“赌石”,按照老百姓的说法就是“一刀穷,一刀富,三刀披麻布”。

image

顶级的翡翠,种、水、色都要俱全,这是非常难得的。另外就是它的艺术的审美,比如翡翠题材里面既有山川、大地、花鸟、草虫…… 各方面的内容和主题都可以融入雕刻之中,所以它的文化是多样性的,也是深厚的。

image

西方的在珠宝认知上更多的偏重于它的商品属性,强调的系统化、知识化,它带来的问题就是产品的单一化。中国的珠宝艺术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性,难以形成一种知识化的东西,但也因此拥有了更多元的文化内涵。

04

鲁大林:翡翠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全世界的翡翠产业都认定腾冲是故乡,是发源地,无论是翡翠的识别系统,还是最早的加工思维。在1950年以前,腾冲是翡翠原材料的集散地,控制了全世界90%以上的原材料。改革开放以后,腾冲仍然掌控了全世界70%以上的翡翠原料的集散。所以腾冲作为“翡翠之城”的地位是有史可考的。

image

翡翠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我们大力发展翡翠文化,发展珠宝产业的同时,其实我们也是在弘扬传统文化。从微观来说,翡翠珠宝产业它是一个民生工程,藏富于民、造福一方,为老百姓的生存提供了很多谋生的途径和机会。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