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供,最早作为祭祀文化的一部分,置于供桌祭祀神灵祖先,此后一直延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雅士们聚会闲谈、品茗论道、赋诗作画,时令瓜果、茶盏杯碟等,成为这些场合必备的物品,于是便有了文房清供,成为文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文房清供,既包括盆景花草、时令果蔬等供品,也包括用于陈设、赏玩的器物,各种文房用具和陈设器皿,不一而足。文房清供肇始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不仅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成为一门学问,更发展出各种陶冶情操、寄寓闲情的艺术形式,文房器物也随之发展,从材质到工艺,从实用到赏鉴,逐渐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玉雕形式的融入从材质、工艺、审美特点等多方面丰富了文房器物的表现形式,拓展了艺术风格。

得益于江南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饱含文人气息的地域环境,苏州玉雕对于文房器物的表现具有天然的地域文化优势,无论是对器型的把握,还是对文人气息的表现,较其他流派更胜一筹。在一众专注于文房器物创作的玉雕名家中,殷建国的创作从器物之美的展现到文人精神的探索,都值得深究与品味。

近些年来,殷建国在炉瓶器皿件的创作上超群脱俗,引人注目。在苏州工美求学期间,殷建国痴迷雕刻艺术,奠定了良好的造型基础,对于各种器型均能把握,同时对文化与艺术具有很高的领悟能力,多年沉淀积累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令其作品在形与意上皆实现了很高的造诣。

在殷建国的作品中,区别于炉瓶器皿的端庄与沉稳,其文房器物类作品,不仅仅追求造型与工艺的极致表达,而且从材质出发,实现玉石的天然意趣与器物之美的结合,同时赋予作品浓郁的文人气息与丰富的精神内涵。

北京正道2021年春拍中,两件殷建国创作的文房清供,各具特色,值得藏家关注。

殷建国 和田青花籽料柳禽图花器

19.8×12.3×3.7cm 340.8g  

作品《和田青花籽料柳禽图花器》,整器呈长方形,造型规整端方,比例适宜,线条洗练,沿口向外微撇,四棱角向内微凹,如此的变化打破了长方形过于端正的气质,令作品于细节处更显雅致。

内壁光滑平整,外壁于墨色凝聚处巧雕两只形态不一的鸟儿,一昂首,一回颈,浮雕之法令形象立体饱满,大小适宜的身形并不过于抢眼,作为整件作品唯一的点缀,结合玉石特点恰如其分地展现出自然生趣。

此件作品以和田青花籽料雕刻而成,黑白两色的分布并不分明,而是彼此混杂,相互交融,墨色晕染在纯白的底色中,丝丝絮絮,飘逸如云烟雾霭,轻柔的动态感,呈现出天然的意境美。

基于如此的材质特点,作者在器型与装饰上皆采取了简洁的设计,光洁的大块面与利落的线条令作品呈现出极简的风格,直观呈现玉石的天然美感,同时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作品的内部空间,兼顾了作品的实用属性。

殷建国 和田玉籽料回纹花器  5.6×9.0×17cm 366.7g  

另一件作品《和田玉籽料回纹花器》,整体呈碗状,外壁通体保留了玉石天然形貌,浓郁的色泽与外皮的粗粝之感尽皆呈现,外沿口稍事雕琢,点缀一圈回字纹,顿生古朴之气;内壁打磨光滑,呈现出材质天然纹理,絮状飘散的白色氤氲开来,如清晨湖面缭绕的雾气,线状分散的褐色则如水中藻荇,随水波自由荡漾。

细观作品可以发现,器型并不十分对称,器壁的厚薄也并不均一,作者随形构造,不追求工艺塑造的精准的形式感,而注重营造自然带来的古朴与稚拙,展现出返璞归真的朴实与真挚,与传统文人归隐田园的理想不谋而合。

两件作品既可作为花器,置于书架案头,与奇石花草营造自然一景;也可作为笔洗,见证文思泉涌,挥毫笔墨;亦可作为陈设摆件,寄情抒怀,修身养性……种种用途,皆可创造无限乐趣。

殷建国的作品向来以器型、比例称道,而这两件作品则回归玉石本身,毫无炫技的成分,将自我隐于玉石之中,以自然之趣,度文人之心,令作品深具文人雅意,彰显中国传统生活美学之情趣。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

相关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