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依靠-峦》

25天,一辆车,许延平带着妻子和孩子,从北京一路南下,闯入了瑞丽这个翡翠之城。一拍即合,带着艺术家的浪漫。

Number1

从北到南 注定的闯入者

“云南对我来说真的是打回了原点,同样也给了我‘实验’的自由度,这是最重要的。”来到瑞丽,从喧嚣中抽离,许延平被朴素、充满想象力的玉石打动,几乎每一块料每一笔刻画都仿佛有东西在抓人。从雕塑闯入玉雕,他不断探索玉雕形式的可能性和玉雕语言的多样性,学院派、传统派、新锐派都不是他的标签。“时间不止变化不断,没有人愿意身份被固化,至少我不是。如果一定要有所归属,我属于‘实验派’。”

《蛋·鸡》系列 ▼

image
image
image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结合进化论的哲学思考,运用蛋壳拼凑“鸡”的形象,幽默诙谐地调侃这一看似矛盾无法解释的结论。

image2014年“天工奖”最佳创意奖作品
image时间系列作品

时间系列是许延平玉雕创作的早期作品,对于这件获得2014年“天工奖”最佳创意奖的作品《时间都去哪儿了》,许延平却又有了新的领悟。

“玉雕创作不应停留在意图的体现,意图会导致玉雕艺术表达的表面化,而好的艺术创作应该是意图缺失下的摸索,甚至是时间作为元素介入表达。”

Number2

抽离喧嚣的艺术冒险

“当别人都说作品好的时候,我会警惕,也是反思的时候。” “不合作”是许延平的创作姿态,除了以往的成就,还包括自身、材料、传统、流行审美……

初入玉雕时,叙事是雕塑延伸而来的经验,而对于现在的他来说,真正的艺术作品,无关乎具体叙事或象形,大道至简,简到极处,依然可以望形生义。

《十二生肖》系列作品,结合南红玛瑙的可塑性,将心性的感悟物质化,使能量转化为空间形态。这一系列作品对于形象主动忽略,让坚硬的材料与“软布”塑造的形象形成一种视觉反差,充分调动视觉感受,这是真正属于他个人的玉雕语言。

image《十二生肖系列-鼠》
image《十二生肖系列-牛》
image《十二生肖系列-虎》
image《十二生肖系列-兔》
image《十二生肖系列-龙》
image《十二生肖系列-蛇》
image《十二生肖系列-马》
image《十二生肖系列-羊》
image《十二生肖系列-猴》
image《十二生肖系列-鸡》
image《十二生肖系列-狗》
image《十二生肖系列-猪》

和石头相处久了,人也有了石头的坚毅和果敢。“现世,我们都需要一些冒险精神,即便它是错的,仍然值得去试错。”

许延平认为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应该重视艺术的“实验性”,不仅包括艺术表达方式的层面、雕刻语言的层面,更关乎人的冒险精神。但,这种实验性与市场无关。

image《洗耳》系列

玉雕艺术的原动力来自对未知世界、未知空间状态的好奇心,将心性的感悟转化为空间形态。

《洗耳》系列通过对材料的不断认识,体验时空的流动,而材质与具体形象不过是一种修辞和描写手段。

image
image
image
image《洗耳》系列

Number3

每一块原料都可以是艺术品

“刚接触玉雕行业的时候,发现人们把原材料的好坏作为评判玉雕作品的重要因素,这个现象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许延平的“玉塑尘埃”玉石实验室是青砖、水泥、管道、钢材的排兵布阵。玉石是大自然属性、小而精的东西,让其呈现在工业属性强、有建筑感与强调雕塑感的环境中,是这个80后新锐大胆而快意的尝试。

image亲手装修工作室的许延平
image工作室内部

“刚接触玉雕行业的时候,发现人们把原材料的好坏作为评判玉雕作品的重要因素,这个现象给了我很大触动。”许延平说,“作为玉雕师,应该时刻抱有独立、怀疑的态度,假如一味追求材质最优,那玉雕就有可能去艺术化了,好多材料的美就被忽略了。”

许延平以行动突破原有概念,选择最糙的材料:砖头。

image《延平砖著》系列作品

脱离材质本身好坏之分,通过情感与材质的融合展现出作品的文化、价值,“延平砖著”这系列带点儿叛逆的作品,以最原始的方式、最粗糙的材质、过目难忘的视觉冲击力,表达一种创作的可能性、延展性。

image
image
image《延平砖著》系列作品

“和大家对传统玉雕的既定概念相比,我更喜欢现在随心而至的状态,材料自会讲述自己的故事。”对于玉雕的材料他没有确切标准,但石料里的一丝纹路就激发出自我更新和自我理解的物化过程。

Number4

抽象里温柔的力量

“艺术创作,它有时是无厘头和无法诠释的。然而这种无法解释和玉石的琢磨不透正是它们的魅力所在。” 让体验者的内心发生变化,碰触到灵魂的深处,有所共鸣——这或是艺术的意义。

image《依靠-家》
image
image

《靠山》系列作品,是许延平显山露水的实验艺术。穿插超现实主义的虚构表现方式,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传统题材、现代审美成为最丰满的风景。作品的密码,只能用心灵解读,形式和技法只是为了让解读的过程更有魅力。

image《依靠-端》
image《依靠-依》
image《依靠-峦》

玉雕是对客观事物的抵达与穿透,在日益平庸与同质化的时代,许延平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受到灵魂出窍的通达与脱胎换骨的欣喜。

许延平把玉雕当成一种哲学,赋予它们形状,旁观他们的轮回与生长。他赞美改变与循环,把玉雕作为不同思想的形状,等待有共鸣的人来认领。

Number5

与许延平对谈

Q1.你是“误打误撞”接触玉雕的,相较于雕塑出身,你对玉雕如何理解?

A: 从开始接触玉雕到现在,我一直希望获得理想的创作状态,可能由于我是雕塑出身,刚接触玉雕时确实有一些理念不认同,但不认同并非舍弃,而是去寻找一个通道。好比我们从此岸到彼岸,并非两点一线,当你走过桥梁、翻山越岭,你会发现终点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在路途中不断实践获得的灵感、启发才是最有价值的。玉雕于我,不是转瞬即逝的热情,是已经融入生活的一部分。

Q2.玉和尘埃好像是完全不搭界的东西,怎么想到“玉塑尘埃”?

A: 玉和尘埃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讲它们是共通的,都是组成世界的一部分,尘埃虽然微小,但却代表世间万物,虽然微小却是组成世界的基础;我本身是雕塑出身,对于塑更有体会。“塑”字,比起“雕”更具有诗性,塑也象征着塑魂,玉雕师的双手就是要为玉石塑造灵魂。

Q3.“延平砖著”让人印象深刻,你怎样理解材质?

A: 我一直认为自然造物平等,没有好坏、高下之分;人有了不同的欲望也增加了人们对材料的评判标准。

作为玉雕师,应该有独立的、具有一定批判性的态度、敢于打破材料的局限,成为艺术与现实的衔接者。不只是砖头,任何材料都不应该过于注重材料本身的价值,要突破既有的概念,不断拓展玉石表达的多样性,这是作为探索艺术创作边界的一种表达。

Q4.为什么把自己归为“实验派”?

A:我理解的“实验派”其实是一种冒险精神,犯错也是进步。当你不敢犯错,就只能停留,一但停顿就等于在退步。

可能受日本六七十年代一些物派作品的影响,我更倾向于让材料发声、随心而至。每一件作品都是一片试验田,例如佛教的宇宙观、世界观,如何把不同作品的影响呈现出来?这些都是我在探索和实验的。

image《北魏残片》
image《北魏北齐》
image

许延平

青年玉雕艺术家 玉塑尘埃玉石实验室创始人

主要经历:

· 1982年 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

· 2003年 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雕塑系

· 2007年 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雕塑系

· 中国雕塑学会 会员

· 成为美国International Sculpture Center 会员

· “玉塑尘埃”玉石实验室 创始人

主要成就:

· 国家建设部颁发《全国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 持有者

· 侧重当代艺术的研究,玉石艺术多样性表达的探索

· 获得“云南省玉雕大师”称号

· 获得“中国海派神工创意英才”荣誉

· 玉雕作品获得天工奖 最佳创意奖

· 玉雕作品获得中国神工奖 金奖

· 玉雕作品获得神工年度创新大奖

· 玉雕作品获得云南省玉雕大师展 银奖

· “玉塑尘埃玉石实验室被评为全国十佳南红工作室

· 雕塑作品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学院之光作品展

· 雕塑作品参加中国宋庄艺术节

· 雕塑作品参加上海设计周等国际展览

(玉雕师由瑞丽市宝玉石协会推荐 )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