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作为一位工美资深从业者,您是否会有对行业侃侃而谈的时候,却因为念错生僻字而感到“跌份”、“丢脸”;作为一位工美深度爱好者,参观博物馆、向前辈请教的时候,却因为生僻字无法很好的理解;作为一位国学爱好者,是否看见这些生僻字就想挑战一把呢?

一、工艺篇

1、錾(zàn)刻

錾刻是我国一项有近3000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它使用的工具叫錾子,上面有圆形、细纹、半月形等不同形状的花纹,工匠敲击錾子,就会在金、银、铜等金属上錾刻出千变万化的浮雕图案。

2、髹 (xiū )饰

髹饰是古代在艺术品上采用的一种汉族传统工艺,用漆漆物,谓“髹”、“饰”寓纹饰之意。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是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3、榫(sǔn) 卯(mǎo)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4、鎏(liú)金

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齐,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中国的鎏金技术始于战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一技术的国家。

5、螺(luo)钿(diàn)嵌 

螺钿嵌是指取材于各种贝壳色泽光华最佳的部位,分层剥离和裁制后镶嵌于木、漆器之上作为装饰的工艺,而取材的贝壳则被称为嵌螺钿。

6、剜(wān)脏(zāng)去绺(liǔ)

剜脏去绺的“脏”是指玉料中不能被利用的颜色,“绺”指玉石中的一些杂质或者裂缝,所以剜脏去绺的意思就是在玉料加工中去除杂质杂色,使加工后的玉料成为可塑雕之材。

7、针黹(zhǐ)

用针做的活,特指除单纯用针缝的以外的活,如刺绣、编结、绒绣。

二、艺品篇

1、砗(chē )磲(qú)

砗磲壳很厚,内壳为白色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将其尾端最精华者进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装饰宝石,砗磲石通芙蕖[fú qú]被列为佛教七宝之一。

2、洮(táo)砚

洮砚的生产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产于甘南藏族治州卓尼县。洮砚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等特点闻名。

3、岫(xiù) 玉

岫玉以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玉之一。广义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珍贵的璞玉老玉,另一类是岫岩碧玉,其中以深绿、通透少瑕为珍品。

三、素材篇

1、般(bō)若( rě)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也成为广大雕刻爱好者雕刻的一大佛经素材。

2、黻(fú)黼(fǔ)

黻黼指冕服十二章花纹中的两种纹样,是为刺绣者十分看重的一种纹饰,而用这种纹饰修饰的衣服则被称为黻衣。

3、龙之九子

不管在玉石还是在牙雕、木雕等里面。龙的题材并不少见,毕竟我们是龙的传人。龙生九子,其九子的名字也真的不好记也不好写,他们分别是老大囚牛、老二睚(yá)眦( zī)、老三嘲风、老四蒲(pú)牢、老五狻(suān)猊(ní)、老六赑(bì)屃(xì)、老七狴(bì)犴(àn)、老八负(fù)屃(xì)、老九螭(chī)吻/鸱(chī)尾,另有说法老大赑屃,老二螭吻/鸱尾,老三蒲牢,老四狴犴,老五饕(tāo)餮(tiè),老六蚣(bā)蝮 (xià) 老七睚眦,老八狻猊,老九椒(jiāo)。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