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延松
✪ 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 ✪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设计师
司延松擅长独山玉花鸟小品题材的创作,曾荣获“独山玉雕刻新锐”荣誉称号。他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发掘情调,在常见的情境中体悟妙趣,捕捉最能打动人心的瞬间,在作品中营造惟妙惟肖的图景。他的作品刀工犀利,构思巧妙,构图和谐,唯美不失法度,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无论是题材选择、造型设计,还是线条与块面的精巧布局都充满灵动之趣,作品意境清雅别致,又至情至性。
玉神新锐独山玉雕刻名家司延松多年来醉心于玉雕花鸟小品的创作和研究,探索了多种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形成了独到的个人风格。
▲《芦花浅水轻舟还》作者打破传统俏色的用色方式,开拓出独山玉多色混用的新手法。作品构图顺应色彩的分布规律,整体采用写意化处理,大面积渲染衬托,局部精工写实处理,人工之美和天然之美融为一体,精妙之态令人叹绝。一轮明月缓缓升起,云烟缥缈,更显朦胧幽静。远处群山隐隐,近处水流清澈,水中芦苇茂密,纤细的芦苇随风轻摆,芦苇丛中隐约露出一叶扁舟,两只小鸟掠过水面,荡起层层涟漪。整幅画面让人不由联想到唐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妙句,满溢文人雅气。
他的作品充溢着传统国画艺术的神韵和气息,注重意趣、内涵的表达;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十分广泛,给人清纯、宁静、高雅的唯美印象。尤其许多传统题材如“梅兰竹菊”、“牡丹”、“荷花”等,经他之手,总会赋予一些新颖别致的细节,显得更具生命活力。
▲《帘外风轻》作者将狭长玉料设计为不规整的房屋造型,背面保留原始肌理,布局宛若天成,却独具诗情画意。门前芭蕉茂盛,绿色蕉叶自然垂落,娇憨孩童含羞立于树后,天真无邪的笑脸分外动人。孩童身后竹帘半掩,似被风轻轻掀起,平添几分灵动。整件作品生动呈现出乡村田园景象,刀工利落,极富立体纵深感,趣味盎然。
突破了传统花鸟单纯追求富丽吉祥的窠臼,司延松的花鸟更倾向于表达一种田园情怀——那是一种对平实生活的热爱和对质朴情感的珍视。司延松的作品往往截取常见的自然小景,并在细节刻画上注重生命情态和瞬时动感的表达,给人以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视觉体验。他继承了前人的工整细腻,更注重传神与写意,注重表现生活的野逸之趣。简言之,他的花鸟小品,展现的是一个生命的世界,处处显示着诗情画意,寄寓着他生机无限的内心世界。
▲《谁染枫林醉》作者巧用优质多彩独山玉,借线、形、色的组合营造意境、情趣;以绿色巧构水源木本的江南民居,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色彩典雅大方,整体情境优美;以黑色部分雕成人景壶天的江南园林,藏漏互补、移步换景的花窗,充分体现了空间之美;又以红黄两色琢出深秋枫红叶丹的绚丽华彩,自然脱俗,亦将玉料的色彩妙趣呈现的淋漓尽致;桔黄色的路灯恰如点睛之笔,更增添了人间烟火的气息。整个画面色调雅素明净,以刀笔巧融文心画境,使人感受到不为物役的自由心性,宛若怡情于园林艺术之中。
古人“崇虚尚简”的审美情怀,造就了中国画的构图讲究布局之“透”,不能因满而过实;讲究留白,计白当黑,即使是空白,也不是真正的虚空,而是实的另一种形式。这种理论引入到玉雕设计当中,则是讲气势、讲呼应、讲协调、讲浓淡、讲开合。
▲《梦入江南烟水路》 粉墙黛瓦,赭石色的树木和芦苇环围着一片水面、一座拱桥,淡泊、悠远。作者运用独山玉的色彩和体积,将江南意象立体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如痴如醉,沉浸其中。
司延松基于中国画传统美学理念,在作品构图中追求繁简相宜,虚实相生;又能充分结合独山玉料的天然特征,顺色而琢,往往巧妙的将写实和写意两种表现手法融会贯通,实现审美主体突出、意境深邃悠远的绝妙艺术效果。
▲《秋水长天》作品妙用独山玉天然色彩,混色意用,渲染气氛,局部精雕,虚实相间,相映成趣,既是用色技艺上的突破,更是造型形式上的创新,落霞与孤鹜齐飞,极富意境。
司延松还常将唐诗宋词中的优美意境或者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理念融入作品创作中,不仅很好的实现了艺术创作抒情、言志的核心功能,更以“典故”的内涵升华作品主旨,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能从他的作品中体味到一种慢慢滋生开去的宁和境界,同时感知到他虔诚的创作心态和孜孜求美的探索精神。■
▲《小河从我家流过》 作品分色巧用,打破了传统花鸟和山水摆件的界限,赋予不同色彩以恰切的事物形象,剪裁水乡建筑一角,运用特写式布局,以小见大,选取传统建筑符号进行重组与定格;造型精准,线条舒展灵动,刀工利落,作品具有轻松明丽、浓郁的中国风情,开创了独山玉新花鸟的新气象,安逸宁静,仿佛水墨淡彩一般的江南小品,有着清新秀丽的文艺气息,让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