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纵观中国玉雕史,一代有一代之技法。

商之时,所雕纹路多为直线,流畅利落,图案简单,以阴线刻、浮雕为主;周之时,纹路弯曲,渐趋繁复,图案层次错落,多双阴线刻或浅浮雕,技艺愈发精湛;及至汉,葬玉文化盛行,所葬之人口中晗蝉,时有人于玉石之上八刀成蝉,线条豪放,简洁明快,寥寥数刀,锋芒有力,后人谓之“汉八刀”。

“汉八刀”,拆字而解。“汉”一所谓“汉代”,乃时间之标志,汉亦是此种刀法集大成时。而经实物所考,汉之前即有同类技法,何不言秦八刀,周八刀?后人甚疑之。

及至清末江阴陈性《玉纪》曰:“更有古时含殓之器,谓之琀玉。不知者,遇旧玉,皆称为琀玉者,非。更有音讹而呼为汉玉者,尤非。”实乃年代已久,语音不断演变,“汉八刀”乃“琀背刀”之讹读,此种技法不限于汉,盖误读也。实则殓葬玉器、所佩戴玉蝉,乃至汉代玉翁仲等,此等雕刻简洁古朴,形象传神,具含“琀背刀”风格。

“八”,一说为概数,非八刀也。况八刀之下,见其神韵,难矣。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非“三人”也,乃象征之意,表反复其多。后人博览群书,积极考察,亦云“八”即“背”之意。汉时许慎《说文解字》云:“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更甚,有隶书发明史佐之。

秦始皇时,某县令名程邈曾犯罪,为监狱所困十年。然程邈博学多才,于狱中伶仃孤苦仍不忘创作,演小篆为隶书,便于书写。

后,隶书益简,名“八分字”。此“八”即“背”之意,特指字左右笔划相背分开,左右对称,强调中国文化之对称、平衡、中庸之道。“汉八刀”中“八”即表雕刻左右结构对称,乃结构美,亦喻“平衡”之道。

“刀”即单刃冷兵器,可切、削、剁,有锋利、雄浑、豪迈、挥如猛虎之感。指雕琢时粗犷有力,线条洗练、硬朗。

由此可知,“汉八刀”特点即雕琢玉石时,入刀力度大,重入轻出,结构对称,作品用刀干净,毫无辅刀之感,整体形象大气,神韵具在。“汉八刀”乃极具特色之玉雕技法,显示玉雕师刀工流畅,水平高超,作品雄浑博大、自然豪放,具有超前的艺术观赏价值。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

相关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