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怎么传承?” 邢浩亮认为,只有沿着文化的“根”并不断地滋养它让它延续发展。“现在的我们湮没在快速前行的时代,很少有人能静下来做文化、做传承。”

就如同玉石一样,邢浩亮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细腻温和、不喜华丽。对于邢浩亮需要从两个方面去了解才完整,一是力行倡导对玉雕工艺文化要知己固本,二是着力在传承发扬的前提下将传统工艺与商业化结合,实现传统技艺与社会需求的契合。

 

梓瑞轩创始人邢浩亮 张博文/摄

不惑之年 深知父亲之愿

邢浩亮的父亲是老一辈的玉雕艺人——邢秀涛,从小就受父亲的熏陶开始接触玉石雕刻。“小的时候,闲来无事也会学着父亲的样子画画图样,也会拿着父亲的弃料雕上两笔,不过是好奇罢了。”父亲是第一个让邢浩亮了解玉石的人,子承父业、传承手艺仿佛是理所应当的结果。然而,让周围的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邢浩亮却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上大学读了市场营销学。“父亲是位严谨的手艺人,他做每件作品都很用心,经常是一做就是一整天,废寝忘食没日没夜的。那时的我并不明白父亲执着的真正原因,我只觉作为养家糊口的工作而言,玉雕这活儿太辛苦,父亲也不强迫我做什么,只是支持我的选择。”

而今,不惑之年的邢浩亮越发的理解和感受到了父亲的那份坚持,也明白了父亲一直以来的愿望,“玉雕不止是份手艺那么简单,它承载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更是一份玉雕艺人传承的使命。”

放弃几十万年薪 专心于玉雕事业

大学毕业后邢浩亮在外企工作了十几年,但却从没有放下过对玉石的喜爱。自2007年起至今,收藏玉石雕件近百件,对玉石鉴赏、玉雕制作和设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对玉石的研究越发深入,对玉雕艺术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2013年对邢浩亮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放弃了几十万年薪的工作,毅然决然的同青年玉雕艺人汤博共同创办了梓瑞轩玉雕工坊,从一名职业经理人成功的转变成了一位玉雕艺术的守护者。

“我觉得任何东西一旦达到了难以触及的高度,就证明它已经缺失了。想一想玉雕文化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或许就不需要我们去呼吁和宣扬了,因为它将会自己传承与发展。”醉心玉雕文化的邢浩亮认为,不应该只有高雅文化才是应该被传承的,通俗文化和民间文化也很重要。“我想把我市场营销的专业优势与传统的玉雕手艺相结合,拉近它与普通大众的距离,希望利用市场盘活传统技艺,因为越是大众的越容易传承,我们不能禁锢在精英文化中不能自拔。”

关注公益 传承精神

邢浩亮在关注文化传承的同时还很注重公益慈善事业,经常参与义卖和捐助活动,尤其关注贫困失学儿童的问题,用他的话讲“没有任何一个孩子的上学机会可以被剥夺,更不能因为金钱的问题而被剥夺。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可能,他们就是未来,已身为父母的我关注失学儿童是个人的公益,而对于身为文化传承守护者的我而言这是应该做的,是肩上的责任。”

对于未来的工作计划,邢浩亮表示“会以梓瑞轩玉雕工坊为基础,一方面做出更多的玉雕精品,以增强大众对‘北工’的认知;另一方面将开展免费培训班并免费招收学徒,旨在吸收和挖掘更多的优秀人才,希望能与父亲一同肩负起传承的责任。”

有人说,他留住了文化的“技”,是在找回玉雕艺术。“其实,我留住的是“人”,无论技艺和文化都是需要人延续的,而我留下的‘技’都是以人为基础的。”坐在我对面的邢浩亮,轻啜了一口茶,语调慢悠悠,语气却坚定,“我们不能随世浮躁,而应静下来找找自己的文化之根。”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