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金和玉,你会想到什么?金玉良缘?还是被玩坏的商场“金镶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金和玉总是结伴出现:既有金口玉言、金枝玉叶、金科玉律等成语,也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等诗词,当然还有红楼梦中让人念念不忘的“金玉良缘”的故事。

那在和田玉领域,大家所说的“金包玉”又是怎么回事呢?

“金包玉”籽料

有一种玉,虽然叫金包玉,却和黄金一点关系也没有,却贵气的不得了,就是金包玉籽料。

金包玉籽料,就是大家说的金包银。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形象的叫法。

先来说金包银的“金”。这个金,不是指黄金,而是指皮色。

我们知道籽料的皮色有很多种,红皮、洒金皮、黄皮等等。而金包银一般是指黄皮。

可以是金黄皮,也可以是一种淡黄皮。

除了黄皮之外,金包银也经常指一些黄沁的籽料。

这些黄沁籽料,颜色像是鸡油黄,皮色微沁,沁的并不厚,比油皮厚一些,但也能隐隐看出里面的玉质。

而如果沁的太深,或者是颜色太深的话就不能称作金包银了。

总体来讲,金包银的颜色以黄、金黄为主,暖色皮居多。

现在很多商家把一些造假的黑皮也叫金包银,就有些夸张了。

而“包”字也有讲究。它说的就是这些黄皮籽料、黄沁籽料皮色和沁色的分布。

玩家们所说的金包银,或者说好的金包银籽料,皮色要多而且聚,通常是将整个料子完全包住,或者包住了一大部分。

如果是一小块聚皮或者洒皮,那算不上是“包”,自然也就不能称之为金包银了。

再说“银”,这个银,自然也不是指金银的银,而是说金包银籽料里的肉一定要够白,不能泛青、泛灰。

好的金包银,肉的质地一定要好,并且细度、密度、结构也要说得过去。如果白肉能达到脂白的级别,并且无结构,那就非常罕见了。

本来,好皮好肉同时出现已经难得,如果金黄的外皮下藏着的玉质洁白如羊脂,又有谁会不喜欢呢?

金包玉镶嵌制品

金包玉长什么样?

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恐怕就是通过技术把黄金和和田玉镶嵌在一起。还有很多人觉得金包玉就是商场中随处可见的“金镶玉”、金贴玉。

其实,金包玉和金镶玉不同,和金贴玉更有天壤之别。

如果说金镶玉,特别是金贴玉代表了低端、质量差、水分大,那么金包玉相对来说则要高端很多,也值钱很多。

特别是一些包金玩籽,通过这种镶嵌加工,不仅受到了很多青睐,而且价格不菲。

当然,也有人对此存有质疑,觉得是因为原石有瑕疵,才需要通过镶嵌来掩饰。确实,这种情况存在,并且有些玉器制品,比如手镯,如果不小心断了,很可能就需要包金来修复。

这种情况有,但也不能以点概面。

比如,现在玩料越来越珍贵,为了避免磕碰,有人就在外面镶嵌上了黄金用以保护。

还有一些小籽料,拿在手上太小不称手,想做成吊坠戴在脖子上,但又不想破坏籽料的原生态,更不能打孔,怎么办?就可以通过镶嵌来完成。

一些饰品,金包玉的工艺的确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一个光芒外露,一个光华内敛,它们的相逢,是在奢华与低调中结合互补,在绚烂与平淡中求取平衡。

还有一些金和玉的组合,本身就是玉雕大师匠心独运的设计。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

而像是战国的鎏金镶玉带钩,汉代的金缕玉衣,明代的金蝉玉叶等玉器作品,更是流传千年的上乘佳作。

所以,千万别瞧不起金包玉,只要玩料皮好肉好、造型过硬,且镶嵌物相得益彰,那么不仅视觉上是一种享受,而且也是有收藏价值的。

被玩坏的金镶玉

其实,黄金在和田玉领域并不受待见,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被商场里的这种“金镶玉”玩坏了。

同样是金和玉的结合,如果说前面的金包玉是金玉良缘,那么这种金和玉的结合就可以称为孽缘了。

很多玉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吧。商场消费后收银员会连带购物小票送你一张奖券,告诉你三楼电梯口可以免费抽奖。结果“好运”从天而降,抽到的不是一等奖就是高额代金券,折合下来几百元就可以买下一块标价数万的“金镶玉”。

那么,这种金镶玉到底价值如何呢?

很多玉友回去后,拆开了发现所谓的“金镶玉”,中间全是用胶填充的,金只有薄薄的一层,最多的都没超过0.02克,根本不值几块钱。

而说好的“玉”,好点的可能是低端的韩料、青海料,差一点的可能连玉都不是。

自从这种伎俩越来越多地被曝光后,很多人对金镶玉避之如虎。一方面自然是提醒,以后购买这种金镶玉务必擦亮双眼,切莫贪图便宜吃大亏。

另一方面也还是想说,无论是传统的金镶玉,还是金包玉,其中都不乏一些精品,甚至是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而直接把金包玉、金镶玉等同于人见人怕的低级工艺品,不得不说,这是设计上的不幸,也是金和玉两种材料的悲哀。

那么,你喜欢金包玉吗?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

相关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