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所需的6000枚奖牌,在历时5个多月后,已全部制作完毕,于7与3日正式移交给北京奥组委。

北京奥运会奖牌采用“金镶玉”,打破了奖牌单纯用金属制作的历史。而对于奖牌用玉进行检测,是保证奖牌质量的关键。中华全国工商联珠宝业商会珠宝检测研究中心受奥组委委托,独家承担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奖牌用玉原料质量、质地检测鉴定并在奖牌玉环加工后协助奥组委完成验收工作。该检测研究中心主任董振信教授也成为了北京奥组委聘请的唯一一位珠宝玉石检测专家。

既感荣幸,又感责任重大

记者于奖牌移交奥组委前不久,来到位于北京西直门附近的中华全国工商联珠宝业商会珠宝检测研究中心时,董振信教授正在为奥运奖牌玉环检测的事忙碌着。办公室摆设朴实却十分专业,各类检测仪器占据了室内不小的空间,桌上、窗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几枚加工后的奥运奖牌玉环样品。

“白玉、青白玉、青玉。”董教授指着3种不同颜色的玉环告诉记者,“它们分别镶在奥运奖牌的金、银、铜牌上。”虽然刚刚从奖牌玉环加工地江苏扬州回京,年近70岁的董教授并没有感觉到旅途的疲劳,与记者聊起奥运会奖牌用玉,依然充满了激情。

2007年10月,一份来自北京奥组委的委托书交到了董教授手中,他的检测研究中心独家承担了奥运奖牌用玉的检测、鉴定与验收。虽然与珠宝玉石打了一辈子交道,但是这个新的任务还是让董教授百感交集。

记者了解到,奥组委之所以“相中”他,得益于他在长期的玉石研究及鉴定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和突出成就。早在奥组委确定奥运奖牌采用“金镶玉”的方案前后,董教授曾多次被邀请参加了奥组委有关的专家咨询会与座谈会。他在会上的一系列专业与独到的发言,为奥组委的奖牌制作工作提供了不少帮助。

董振信教授早年先后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学位,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长期从事与火成岩有关的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及宝玉石学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国有关矿石的寻找、评价及开发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

董教授从中国地质博物馆退休后,对宝玉石研究的不舍情感和对宝玉石市场的忧心促使他决心在宝玉石检测方面发挥自己的才干。2002年,中华全国工商联珠宝业商会珠宝检测研究中心成立,董教授亲自担任主任和首席专家。作为国家级珠宝检测机构,玉石检测是该中心的优势项目,特别是对和田玉、翡翠、古玉及田黄等玉石检测,有独到之处。

独家承担奥运奖牌用玉的鉴定与验收任务后,董教授既感到很荣幸,又感到责任重大。在奥运奖牌全部制作完毕前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董教授总是不停地奔波于北京、扬州和奖牌制作地上海之间。

中华玉文化的历史机遇

由于奥运奖牌代表了参赛运动员的最高荣誉,是他们最珍贵的实物,也是最能体现主办国家制作工艺水平的载体,董教授对奖牌用玉的检测始终坚持了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按奥组委要求的标准检测。并克服了检测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且难度大的特点。

董教授说,他们对精选出的样品及加工后的玉环样品,进行了室外及室内的综合性检测,除一般常规的测定方法外,还运用了偏光显微镜法、电子探针矿物成分分析法及红外光谱分析法等特殊的测定方法,对玉石中的矿物成分进行了精确测定和计算。对所加工的玉环分批、逐件进行检测验收。

拿着加工后的玉环样品,董教授介绍说,奖牌用玉的质量要求,颜色是奖牌用玉的首要条件。奖牌用玉的颜色要求要均匀,不能出现斑点状、条纹状或条带状等不同颜色分布的状况。

另外,奖牌用玉的质地要细腻,肉眼见不到颗粒,只能在偏光显微镜下放大几十倍后才可看清矿物晶体。无数个细小的晶体颗粒以纤维状和毛毯状交织在一起,形成韧性强度大,抗撞击性强的特点。

长期的玉石研究及鉴定工作,使董振信教授对中华玉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中国己有7000年用玉历史,中国人有爱玉、尊玉传统,有以玉比德的价值观,将玉的自然特性比拟为“仁、义、智、勇、洁”五德,而这与团结、友谊、拼搏、进取奥林匹克精神正好是一致的。

奧运“金镶玉”奖牌是中华民族文化与奧林匹克的结合,寓示中国传统文化与奥运会的“金玉良缘”,更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礼赞和对运动员的至尊褒奖。

“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盛事,金镶玉奖牌是对中华玉文化向世界传播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对于推动中国玉产业的发展也起着积极作用。” 董教授说。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