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近几年,玉雕圈很多从业者是焦虑的。因为经济大环境不好,很多从业者的经营状况,不复五年前那样“如火如荼”,再加上,各种“新媒体”营销手段如雨后春笋,让人眼花缭乱。很多玉雕从业者对各种媒体并不十分了解,又担心错过了“风口”,总感觉自己快被时代抛弃,只好盲目跟风。

而“跟风”,是玉雕圈的显著病症。

早几年,看见圈里有人在做自己的品牌官网,于是一窝蜂的跟上,而不考虑自身的切实需求。现在看看,很多官网都成了“鸡肋”。如今,看到有人开微博、朋友圈营销、开直播……不少从业者又急于模仿,却没有思考,人家的成功究竟是不是自己能够复制的,还有最关键的,人家成功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image

反观那些在“不乐观”市场大环境下,仍能有声有色做好经营的人,他们的秘诀,决不在于跟风了怎样的“新媒体”手段,而在于他们一直稳扎稳打的致力于品牌建设。

一、大环境不好,但他们早早建设好了自己的“小环境”

所谓“小环境”,是指他们在品牌构想之初,就做好了统一风格、精准市场定位、品牌形象系统化等一系列工作。假以时日,积累起来的老客户粘度非常高,甚至培养出了对品牌的深厚感情和消费惯性。同时,在吸引新客户的时候,能以鲜明的特色击中需求痛点,甚至传播品牌背后附加的生活理念,给人“有温度”的消费体验。

image

二、专注艺术创作,不要舍本逐末

服务玉雕圈这么多年,让博观感触最深的“怪象”是,很多玉雕创作者在名声鹊起之后,忙于“卖货”。或许有人会说,这没毛病,

玉雕名家本身就是一个工作室的金招牌,很多买家就是冲着他们的名气来的,名家往往是工作室的领头羊,而工作室的存亡兴衰最终不都决定于营销吗?那么名家将精力放在这里有什么不对?这逻辑乍看还挺有道理,但往下再问一句,就会露出破绽。决定营销的又是什么呢?是作品质量、风格魅力啊!作为精于创作的“领头羊”,最该投入的,难道不是作品创意、风格突破吗?当一个工作室的作品摆脱了“同质化”,树立了自己的美学理念,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也不必迷失与各种营销手段。

image

三、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品牌建设究竟要怎么做?品牌建设不就是做形象VI、做画册吗?也许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两者还真不是一回事。这大概也是有些人一直以来对博观的误解——认为我们提供的仅仅是产品宣传物料的设计和制作。诚然,我们的服务包括这些,但远不止于这些。跟博观深入合作过的客户或许更能理解,我们一直是站在一定的行业高度来为客户做品牌梳理的,而非仅仅根据客户需求制作产品画册和相关出版物。

image

玉雕圈里,品牌建设需要基于客户创作实力,量身设计风格稳定、市场定位精准的产品,同时,在品牌名称、形象气质、传播渠道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最关键的是,品牌建设工作,是在产品创作之先,而非完工之后开始的。并且,还要伴随着产品迭代同步更新。简言之,品牌建设与产品研创是相生相随的,是一起走路的两条腿。

image

尤其是对于行业影响力有限、名家形象尚未成熟的工作室来说,这样“成系统”、“早介入”的品牌规划就格外重要。至于如何运用新媒体手段进行传播,也需要因人而异,毕竟,新媒体平台一茬一茬的火起来,盲目跟风的结果,一定是啥也没跟上,还浪费了大量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精耕细作才是正途。

image

藏友们的审美风向有了什么转变?行业大咖的经营手段应该如何借鉴?哪家新媒体的气质能与玉石品牌无缝对接?怎样吸引新买家的关注,又如何应对高阶藏家对你的审美疲劳?如今的玉雕圈,新秀辈出,局势转瞬即变。这些问题,如果你还没想明白,欢迎来博观详聊。2018,我们想早点见到你。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