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今玉器,一件好的作品,离不开料、工、艺三方面的要素。其中,料和工是可以用客观标准去衡量的,而艺则较为抽象,是更高层面的升华。所以,今天我们来重点谈一谈玉雕工艺中的“艺”。

玉雕艺术发展至今已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每个时期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它们是几下年华夏文明的写照。通过一件件玉雕作品,我们往往能真切地感受到作品所折射出的当时的历史、文化、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情境。

上古人类出于对自然的原始崇拜和神灵、巫术等的影响,创作了璧、琮等大批礼仪用玉和为巩固神权与世俗统治的玉器;商代治玉业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春秋战国时期,礼制逐渐瓦解,学术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在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任政”的儒家,将玉也道德化,赋予了玉许多美德,主张“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因而佩玉在战国时期得到很大发展,成为玉器中的主流;西汉儒家“君子贵玉”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以及“厚葬”的流行,佩戴玉器和丧葬玉器显著增多;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及学术思想的突破,使玉器成为文物和古玩,此时的玉器做工精良,题材广泛,现实主义和世俗化倾向在玉器装饰领域占了上风。

与此同时,辽金等少数民族也沿袭了用玉传统,这一时期比较有特色的是反映游牧狩猎生活的“春水秋山”玉;明清时期南北两地玉器普遍发展,是中国玉器史上极其光辉的时代,清乾隆年间,治玉工艺达到了空前的高峰。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痕都斯坦玉器和深受西方艺术影响的玉雕风格。清代治玉虽然在“工”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许多作品因太过渲染“工”而忽略了玉雕创作的艺术性,这是不值得提倡的。

当代玉雕艺术把玉雕带人了历史上又一鼎盛时期,但令人担忧的是: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治玉工具越来越先进,而艺术却渐行渐远;玉雕作品的价值扶摇直上,而文化气息却越来越淡薄。我们当代玉雕创作者泼怎样把玉雕创作与我们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创作出兼具文化气息和深远意境的玉雕作品呢?

首先应当明确玉雕艺术的定义是什么。所谓艺术,是指运用特定的表现手法来反映生活、传承文化、揭示思想的一种行为。玉雕艺术就是利用玉这种特殊的载体,通过雕刻、琢磨等工艺手法,以景寓意,借作品内容表达创作者思想的艺术。艺是工的升华,它带给人们的首先是视觉上的美感,进而是精神上的启迪,是一件作品的灵魂所在,是玉雕艺术的生命力。

玉雕艺术在中国走过几千年的历程,未来它必将朝着国际化的路线发展,只有将“中国概念”和“时尚流行”优化嫁接,才能让中周的玉器为现代新生人群和周际市场所接受。

首先,可将中国古典纹饰与现代时尚造型相结合,最原始的往往电是最时尚的,大自然中有永恒的法则,正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才缔造了我国最早期的玉器文明。上古时代的一些纹饰和玉器图案之所以能流传至令,并深受现代人所喜爱,电正是大自然的魅力。一味效仿只是简单的仿古,加入现代时尚元素,“古为今用”方能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品。雅同的“太阳神牌”、“玉鸟”正是在良渚文化玉器的形制和纹饰上加以创新,而创作出的古韵与时尚完美结合的玉器作品。

其次,玉雕艺术的风格应多元化,在玉雕题材和雕琢手法上均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罗丹曾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切美的事物都可以借鉴为玉雕题材。“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就要求玉雕创作者时常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用头脑去思考生活,用心去感悟生活,而后从生活巾去提炼美,提炼艺术。这一点苏州的杨曦先生值得我们借鉴。

再次,玉雕艺术可作为传承中国哲学思想的载体,哲学是古今通用的,中华文明中有很多哲学故事以及幽默题材都可用到玉雕创作中。比如市场上近年创作出的不少山子作品都是取自中国古代哲学故事,如此以来,一件作品除了带给观赏者视觉上的感官享受之外,还能带给他们意味深长的回忆甚至警示。

总之,关于玉雕艺术,必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万变不离其宗,重点还是玉雕艺术的定义与定位。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