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继承和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博大精深的优良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第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并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逐渐汉化,成为各国人民接受的文化。第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所以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如老子,孔子的学术思想。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阐述,我们不难发现它与玉文化在几千年的演变中与之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人对玉一向有特殊的情感。长久以来敬玉、爱玉的传统风俗一直不变。从上古时代祭祀用的礼器,各民族部落的图腾,表达美好愿意的饰品等都有玉的出现。随着文人墨客对玉的喜爱,又使玉拥有君子之美德,反映在玉雕的形式和内容上以喜庆吉祥、尊君重道的题材为主。到近代玉雕形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既有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又有现代雕塑的身影,以下就玉雕设计中常用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一些阐述。

一、中国传统的平面艺术在玉雕设计中的运用

木刻年画的古朴与纯真;皮影、剪纸的简约与抽象;京剧脸普的夸张与变形;青铜器纹样的华丽与神秘。这些平面艺术都可以成为玉雕设计的元素,在玉雕设计常提取这些元素中的经典纹样。

二、中国画在玉雕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画在历朝历代的文人画家的推动下达到很高的水平,风格多样。在玉雕的设计中,以中国画的构图形式,用浮雕或阴刻的技艺制作的玉牌,能展现出中国画的气韵与风采。如古代玉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子冈牌,就是中国画在玉雕领域使用的典范。正面为画,反面刻字,诗画结合。

在大型玉雕作品中,从古至今也不缺乏中国画的身影。如扬派玉雕中的山籽雕就是利用玉料的天然形态,按照国画的散点透视法则,将山川林野、亭台楼阁、花鸟鱼虫、人物草木汇聚一堂,把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大禹治水图》,《香山九老图》到现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创作的《聚珍图》、《汉柏图》都有中国山水画的身影。

三、民风民俗在玉雕设计中的表现

在民间人们一直喜爱具有吉祥祝愿意义的图案和形象。《注疏》所云:“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俗话说:“人有五福,花满三春”。福、禄、寿、喜、财在民间被称为五福,是吉祥的具体化。用于玉器雕刻的吉祥图案有纳福迎祥、福禄寿喜、鹤寿延年、双喜临门等。此外,古代的图腾崇拜也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如龙凤、麒麟等就是人们崇拜的神物,它们的出现被视为吉祥。此类雕刻图案有凤羽祥云、麒麟吐书、龙凤呈祥……,它寄托中国人的美好意愿,反映了人们追求生活美满、安居乐业、事业发达、人丁兴旺、家道昌盛、富贵平安、长寿延年、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四、哲学思想在玉雕设计中的表现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无形的内容。如儒家学说、佛家思想、文学诗歌等。这些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人的观念、信仰、生活、艺术以及中国的政治、社会、教育、家庭都有深刻广泛的影响,而玉文化在中国也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充溢了中国整个历史时期。自古“君子爱玉”、“比德于玉”用佩玉来约束行为,规范自己的道德。这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本身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认为玉有“五德”,君子就应具有玉的品质。所以圣贤的形象和著作,用玉来呈现是非常契合的。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佛学理论,儒道思想反映在实际的玉雕设计中常用其代表人物的形象来表现。如观音、弥勒、罗汉等佛教形象,道教的太上老君、文曲星、寿禄寿三星等人物形象。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人们对这些学术理论的认可。

还有一类是文学典故,在这些文学形式中反映了人们对社会、政治、爱情等方面的期望。玉雕艺术家们常常用各种玉雕艺术手法在玉雕中展现这些故事场景,如《西厢记》中莺莺听琴、张生跳墙;《水浒传》中武松打虎、梁山聚义,这类题材在扬州山籽雕的设计中表现的较为普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这些元素在玉雕设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在一件玉雕作品的设计中,对这些元素的使用不能过杂,表达的思想要明确,手法上紧紧抓住要表达物象的主要特征去重点表现,既要有细节,又要突出重点,神形兼备。

市场对玉器的需要是多元化的,尤其是年轻消费者。一方面,因为成长在经济高速发展时代,他们对中华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充满了自豪感和自信。而另一方面,人生活在开放的快节奏社会中,他们在玉雕艺术品的收藏上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既要能收藏把玩又可以作为高档装饰品佩戴。这种要求与当代玉雕行业继承和发扬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这就要求当今的玉雕设计人员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巧妙借鉴。       玉虽无语,但与传统文化紧密相结合后会将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永远,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