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退休后,退而不休。他俯身躬耕,守望中华民族玉文化的根脉和文脉,诠释着“功崇惟志成大器,业广惟勤自在心”,他丰富了中原玉文化的多元化体量和容量,为中原宝玉石行业的发展,乃至中国宝玉石行业的、传承、研究、弘扬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刘长秀

2017年5月,受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和山东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邀请,趁着参加第四届泰山碧霞祠钤印祈福法会暨泰山玉文化研讨会之机,有幸采访了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刘长秀先生。与这位在中国玉石首饰界备受尊重,有着传奇色彩的泰斗级老人近距离交谈,令人在他那平和的述说中总有抑制不住的感动和发自内心的崇敬。他的睿智与随和、他的担当与自信,也时时唤起我想对他做更多的了解……

刘老在2015嵩山论玉峰会上为玉雕大师签名

曾经“管天”、“管地”的他还两次出征攀登珠峰

刘老曾两次参加攀登珠峰活动

看早在报刊杂志上就知道河南有个玉界名人刘长秀,也看过一些关于他的事迹。如今这位传奇人物近在眼前,机会不容错过,于是我利用会议间隙与他攀谈起来。我们的话题就从刘老的传奇经历开始了刘老早年是搞气象学的,20世纪60年代就考入了南京气象学院(后来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寒窗五年后却进了部队农场的炊事班,一干就是将近两年。1971年正式分配到河南省气象局从事专业工作,成为天气预报的技术员。1974年他又因工作成绩优秀突然被选调进京成了我国第一支男女混合登山队的气象组长兼党支部书记,且两度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活动,此间他还撰写了大量关于气象学的学术论文,有的文章还被刊登在国家及科研刊物上。1981年他升任河南省气象局台站业务管理处副处长、党支部书记,从纯技术工种转为了专业行政管理工作。正当他要在气象技术管理方面大干一番的时候,上级领导又决定抽调他去省委整党办公室工作。从"管天"到“管人"这个拐点也忒大了点儿!然而,这在刘老那里依然如履平地般地处理了“路障”,解决了难题,而且被省组织部委任以人事处长派到省审计厅。自从他主持省审计厅人事工作后就连续两届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1993年他出任省审计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厅调任省地矿厅。转年,地矿厅跟土地局合并,于是他又随之走进了省国土资源厅,被任命为正厅级巡视员、党组成员。在这些调动中他干啥学啥,还附带着拿下了工程师、注册会计师、高级政工师、珠宝鉴定师等专业技术职称····

把退休当起点,开创中国玉雕新局面

刘长秀在河南省第五届玉雕技能大赛考试现场

2002年刘老到了退休年龄。此前,早已有呼声要他接任省宝玉石协会的工作。然而,这个协会已经多年没有开展工作了,账面上只剩千余元的会费,是个将注销的烂摊子。刘老考虑到河南是个有着上千年玉雕史的大省,当下又活跃着成千上万的玉产业大军,如果没有一个组织机构为之协调服氛为之鼓劲儿呼号,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于是他决定把退休当起点,开启人生的第二次生命。自2002年起他把这个烂摊子重新扶起,并带着大家奋起直追,让河南玉雕业以崭新的面貌占据全国玉业市场的半壁江山!就这样,他从专业技术转至行政管理,又从行政管理拐向了金石艺术机构。我就好奇他是怎么在这种大跨度的转换中每每都能做得有声有色、游刃有余的?聊了这么多,目的是探求他是怎么适应这种"角色转换"过程的。可在刘老先生看来却是情理所致,顺理成章的。他憨笑着说:“这也没啥,活儿都是人干的,人都是有感情的。干什么事儿只要用办啦、动情啦、出力啦就容易做好。我这个人也许是工作这么多年习惯了,不会偷懒,不会懈怠,大家都看得见,青帮助,也肯配合,自然就能有个好结果。”

刘老出席某次活动

至于转到珠宝玉石方面的工作,他说就是感情使然。"自己就出生在玉雕之乡的南阳镇平,虽说自幼家境贫寒,耳濡目染的都与玉有关。成年后的几十年在外工作也关心着家乡玉业的发展,有感情啊!。后来在地矿厅工作也时常接触石头,遇到一些奇石就找相关的书籍查阅,了解研究这里面的知识,也许是这些对后来的转向改行有些帮助。他把这几十年的人生转折变换仅用一个。情"字平和而自然的一带而过了我看过一些资料,许多篇幅介绍了刘长秀自2002年从河南国土厅退下来接任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河南省宝协)会长一职之后“重整河山”的故事:十五年前他把一个濒临注销的旧宝协重新扶起走出绝境;他从技术培训技能比武入手,摘掉了“河南工”粗制滥造的帽子;他把一个文化底蕴薄弱技术力量分散的玉加工群体,培养成一支成规模、有水平、敢创新、能竞争的玉产业队伍。我想知道,同是一个协会组织,刘老是靠什么让它起死回生,统领全局,为全省珠宝玉器行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大放异彩的?说到这事儿,刘老沉思片刻,似乎岔开了我的话题。他说,原先河南的玉加工产业历史悠久、队伍庞大、玉料齐全,但是观念落后。南阳镇平号称是四千年历史的“玉雕之乡”。新密市据传自汉代就有玉器的加工,有的地方一个村子里家家户户做玉器生意,到了明清时代更为繁盛。以前的不讲,就近三四十年,河南玉器加工销售的从业队伍就有40万人,光镇平县就有半人以此为生。新近的统计,河南本籍的,加上外籍在河南从业的宝玉石大师就有500名之多。在加工材料上,除河南自产的独山玉、密玉、伊源玉、虎硝石之外可以说应有尽有,还有许多不知名称、不明产地的原料也能在镇平见到。再者就是河南人能吃苦,肯学习。这些都是推动玉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但是这支队伍总体上比较松散,多为民营企业,规模不大,工艺不精,各自为政,意识保守。最大的问题是文化底蕴不足。从而,就造成了步调不一、市场混乱、技术力量不均、经营管理不够规范等等现象的存在。这就需要协会出面做合理的引导与切实的帮助。正像刘老说的"协会是干啥的?是协调服务的,协助解难的。。然而,协会本身就存在着要解的难题!其实协会就是个非盈利的民间组织,行业社团。一不产出,二无收入,没钱没权能不难吗?协会搞活动主要靠有限的会费做支撑,实际上也是杯水车薪,更何况有时还缴纳不齐。

刘老出席某次活动

刘老从不会在困难面前示弱,既然接下这摊子工作,就和以前经历的一样想办法干好!他人品好,有信誉,也能想办法出点子。刘会长“开门”的第一次活动还是他在他原来供职的国土厅借钱举行的。随后,他又聚拢协会几位搭档趁热打铁紧锣密鼓地干了起来。办培训、聘教师、办鉴定站、出刊物、入网站、发展会员、考察市场、走访专家、分析行情。总之,凡会员企业需要的他都想着安排了。他告诉他的下属,行业协会就要多想想企业需要什么,怎么为他们做好服务。为了行业的提高和发展,他们先后编写了专业培训教材,制定行业标准,(独山玉省、国标,密玉省标),行业自律公约、技能比赛报告、大师评定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以规范行业管理。为了提高行业职工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不但办起了职业培训学校,还从2005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营销技能大赛和雕刻技能大赛;为了在河南打造一支国家级玉雕大师队伍,自2004年开始举办了十一届“陆子冈杯”玉雕精品展评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设立了省宝协珠宝首饰质量检验站;为了提高玉雕艺人的理论又平和创作能力,搞了四届“嵩山论玉”河南玉雕师峰会····。协会在刘老的带动下,不但服务地周到全面,而且办出了成效,办出了名望!在刘老主持协会的一段日子里,为河南宝玉石行业培养出优秀技术工人360多名,省级技术能手33名,省级劳动模范11名,省级玉雕大师476名,中国玉雕大师138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3名,并为河南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和广东等地同业提供了一大批技术工人和营销业务人员。在这些服务中也得到了行业内一些企业家及会员单位的资助,他们说:“刘会长是好人,为了协会,咱不能让他为难,我们一个人拿点儿,凑个百八十万不就中了。”还有人说。“我们是给协会凑钱,又不是给你刘长秀。当然,要不是你刘会长的人品,我们也不会给协会凑这个钱。听了这些,让我回味起刘老不经意跟我聊的那句话,他说:“干协会工作必须要心里干净,甘愿吃亏受累,不然搞不好······”。我想这“心里干净"就是像他那样,不谋私利、不藏私心,为追求的事业呕心沥血,心如玉洁!

刘长秀在河南省第五届玉雕技能大赛考试现场

说到“吃亏受累,呕心沥血”,正是刘老工作时的真实写照。本来退休后可以到老友的大企业当个顾问、股东什么的,凭着当政时期的人脉轻松沟通。或者出外游历四海,饱览山川,或者在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他却享不了这份福。他被河南的玉产业所吸引,它为河南的玉文化所陶醉。为了玉,他把退休当作另一个生命的起点,活成一个壮心犹在的“70后”。在他接手河南省宝协的十多年里一心扑在工作上,和年轻人一样下车间,跑矿上,撰写文件,召集会议,全国各地地考察联络,上上下下地沟通查访。所以有了前面那些办学、培训、大赛、评奖等活动;也才出现了年轻的技术工人队伍,优秀的的专业营销人员及一批省一级和国字号的玉雕大师。

功崇惟志成大器,业广惟勤自在心

刘老出席某次活动讲话

据说河南宝协已经到了换届之年。我问刘老对河南玉产业的发展趋势又有怎样的设想或是展望?他沉思了片刻说道:“河南的玉产业这些年是有很大的改善、很大的进步,这是全省同行共同努力的结果。走过的路已经留下了足迹,后面的路还有很长。后面有些事情我干到干不到的我要想到,好为后面做个参考。”当今早已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玉雕产业通过现代讯息技术已经跨越地域和技艺界线,进行着沟通、融合。这是个大趋势。刘老为这个事琢磨了好长时间,他觉得玉产业的发展要考虑产出与销售,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玉产品的出路不能光靠门店、展销等一条传统的路子。"现在有人搞网购,'淘宝.天猫.京东'等都可以看到。大师手工雕刻的水晶观音,一个要十万。可是到了淘宝市场上就三千了!有的还便宜。一打听,是电脑复制的,这是对玉雕业的摧残!对消费者的欺骗!就是真的大师作品价格也压得很低,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调。所以应该考虑利用互联网建一个平台,对大师们的作品有评估、有保护,也确保作品货真价实,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采取收购、拍卖会至租赁。这就是我说的'+互联网'。这个事我想了一年多了”。刘老一席话让我暗暗敬佩,“+互联网”、“'互联网+”这类现代的技术词汇我至今懵懵懂懂,他老人家早已琢磨着应用啦。为这事儿他除了走访了玉加工业的同行,还打听了金融和IT业的的内行,有1/3表示支持,有2/3说要试试,但没人反对。这让他觉得想法靠谱,只待时机。他还有另一个想法,就是能否在国内建一个玉雕业类似“诺贝尔”奖项的评审机制,每年一次,每次一位顶尖大师。评审要无私无欲,公平公正,这一年宁可空缺也不凑数。评出来的绝对有独特作品或技艺服人,并向科技术有功人员那样待遇从重。这是因为他感到,虽然每年全国都能评出许多工艺美术或者玉雕大师,但显现不出能称得起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也使某些人认为当上“大师”,艺术生涯就到了头了,拿下“大师”就等于金银满贯了。或居功自傲,或不思进取。多年无变化,至多年无作品,这怎么能促进玉雕事业的发展和传承?

刘长秀在河南省第五届玉雕技能大赛考试现场

刘长秀的思考是深刻的,用发展的眼光,用无私的心灵,关注着他热爱的事业,思索着事业发展的前程,不舍心力。他也承认,有些想法还不成熟,有些考虑还欠推敲,有些事情还需时机,但抛砖引玉总还是有些启迪的。老人笑着对我说。我就是爱想这些个事儿,一想起就很兴奋,也很愉快……看着这位慈眉善目的古稀老人笑得像个孩子,但那笑纹里的沧桑、坚毅与乐观却让我感悟了他那颗火热且干净的心!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