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森,1981年生,揭阳人。现为广东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揭阳市玉器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揭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揭阳市工艺美术大师、揭阳市怀瑾堂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5年,其作品《应龙杯》、《文殊菩萨》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银奖;《达摩》、《普贤菩萨》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铜奖;《马上封侯》、《李白醉酒》获揭阳工艺美术“莲花奖”金奖。

走进林伟森的店铺,记者立即被玻璃柜中的白玉观音摆件吸引。只见白玉质地纯净、玉色温润,观音手持莲花,双足舒坐,衣饰简洁流畅,意态闲适自在、优雅飘逸,与常见端坐莲台的玉观音相比,显得别具一格,也展示出玉雕师的精湛技艺。这件作品叫“观自在观音”,创作者是蓝城区乔林乡的林伟森、林伟涛两兄弟,年轻有为的他们与玉石打了10几年交道。谈起钟爱的玉雕事业,哥哥林伟森娓娓道来…… 

广东省玉雕大师——林伟森作品欣赏

  说起林伟森入行,既是偶然也是必然。他出生于与“金玉之乡”阳美相毗邻的乔林乡,自幼受玉石文化熏陶,潜移默化下,对玉器、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高中毕业后,他便选择到玉雕工场拜师学艺。2年中,林伟森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加上本身的天赋和悟性,什么样的玉石雕刻什么样的作品,一经指点,他很快就能掌握其中的奥妙,那时的他已能独当一面。然而,怀揣着对玉雕技艺的强烈追求,2002年,林伟森还先后辗转到上海、扬州、河南等地学艺,整整一年没有回到揭阳。3年多的磨炼,让林伟森掌握了不同的雕刻技艺和方法,为以后设计创作出大量精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学成出师的林伟森和弟弟林伟涛一起创办了工作室。由于对玉石有共同的爱好,兄弟俩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林伟森负责采购、经营,了解市场行情,把客户需求及时反馈给林伟涛,并一起研究设计产品,而林伟涛则主要负责产品的生产、研发。林伟森说:“干一行爱一行,更要懂一行。”因此,这么多年来,除了经常查阅学习各种知识,他还常与各地玉雕师傅、玉雕同行等进行交流探讨,取长补短、博采众长。渐渐地,他们不仅收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徒,还聘用了苏杭等地的玉雕师傅,工作室从几人变成几十人,兄弟俩凭着在玉雕方面的独特天赋,逐渐在玉器行业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起来。如今的林伟森,不仅有自己的工场,还是几家店铺的老板,谈起这些年取得的成绩,他总是笑着说:“艺术创作需要花心思,如果忙于经营,就会影响设计,忙于设计,又顾不了经营,倘若因为工艺而影响了原石的价值,是最令人心痛和惋惜的。所以说到底,还得多亏我有个爱好相同的好弟弟。” 
  然而,在10多年的玉雕生涯中,他们也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经济危机时,我们就遇到瓶颈。那时候工艺总是突破不了,交易暗淡,产品滞销了一段时间。”林伟森说,玉雕产业要想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必须坚持创新,不断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好的玉雕作品在使用好原料和运用精湛工艺的基础上,更要强调形、神、韵的完美结合。于是,为了创作出更适合时代需求、形神兼备的玉器,兄弟俩开始了对作品深层艺术价值的更高追求,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情怀,为雕刻艺术赋予了崭新的、更贴近于生活与时代色彩的内涵,突破传统,自成一派…… 

十几年来,林伟森除了不断追求玉雕技艺的提升,在经营发展方面,他也有着自己的探索和见解。“如今阳美玉都的知名度已经打出去,很多人知道我们有国际化的高档翡翠市场,却鲜少有人了解我们的白玉市场,甚至有不少人认为我们的白玉雕刻工艺差。”林伟森认为,揭阳做玉的历史只有短短150多年,与苏杭等地数千年的玉文化相比,底蕴不足,工艺上也有些差距,但揭阳玉文化产业发展至今,也着实出了不少工艺精湛的白玉雕刻师傅。只是,许多玉雕师傅只顾着埋头钻研,在工艺上、作品上做文章,往往忽略了品牌文化的建立和推广,从而也影响了发展前景。对此,林伟森说:“这两年我们玉器产业协会不仅鼓励玉雕师傅多到其他地方采风学习提高技艺,更鼓励他们参加职称、技师、玉雕工艺奖项等评选。我觉得揭阳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更多省级、国家级的玉雕工艺大师,并团结一致进行宣传推广,打响揭阳工品牌,这不仅能吸引更多客户,反过来也能促进玉雕技艺的提升,推动玉器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丰富揭阳玉文化的内涵。”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