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市场百花齐放的今天,作为国玉的和田玉正深受收藏者喜爱,然而市面上的和田玉制品从几百元到几百万不等,用料、雕工更是良莠不齐,面对如此“水深”的玉石市场,消费者怎样才能淘得货真价实的和田玉?玉雕作品的艺术性又从何而来?笔者近日拜访了青年玉雕艺术家郑煜儒先生,听他为我们讲一讲和田玉的那些事儿。

      古都南京湖北路一处闹中取静的紫珑斋,是郑煜儒和朋友们品茶赏玉的场所,其貌不扬的小门面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和田玉爱好者前来,斋主郑煜儒出身于玉雕世家,家人从事和田玉收藏与雕刻已有三十多年,常年的浸染与琢磨,让他练就了识玉断玉的好眼力,2012年郑煜儒在苏州成立了自己的玉雕工作室,将新疆和田玉籽料与苏州玉雕技艺结合,进行自主设计、雕刻,因其用料的实诚和工艺的精湛,广受玉石收藏者追捧。

      当笔者问起为什么市面上和田玉数量庞杂且价值相差甚远,郑煜儒这样说到:“2003年出台的国家标准,将所有含透闪石的矿石统一划分为和田玉,其中包含了俄玉、青海玉和韩玉等广义和田玉,而一件玉器的价格是其细度、糯性、皮色、工艺、瑕疵、克数、意境、色泽等多方面共同决定的。”在他的概念里,玉石可以分为商品、玩品、藏品三类,商品便于流通却不甚珍贵,玩品重在赏玩有一定传世价值,藏品难得一见,却颇具价值,值得收藏。

      “艺术品与工艺品的区别,在于是否可以复制,玉雕艺术的创作具有偶然性,而玉石工艺品可以批量生产。”这是郑煜儒对于和田玉器艺术性的理解,他说有时候雕刻一件作品,从选料、设计到最终完工打磨,可能需要数月的时间来不断琢磨,而现今的超声波电脑雕刻一两个小时就能雕好一件东西,面对新兴技术对于传统市场的冲击,郑煜儒的观点是“尊重但不迎合市场”,而如何选择玉雕的艺术性,则是摆在所有收藏者面前的共同课题。

      2015年7月,为了找到更多和田玉原料,郑煜儒从南京驾车出发,历经10000余公里,历时40天,途经11个省市,最终到达和田。问起他为什么选择这样笨拙的方式去寻玉,郑煜儒笑着说“这是个飞快的时代,所以我们更需要慢慢行走。”这次西行寻玉,也是一次朝圣之旅,一路名刹古寺焚香礼佛,郑煜儒学习了很多造像技艺与佛教文化,洛阳的龙门石窟和西宁的塔尔寺都成为他琢玉时的灵感源泉。对于和田,在新疆生活过很久的郑煜儒并不陌生,这里是和田籽玉挖掘的现场,他每年都会来此收购籽玉原石,再拿回苏州工作室进行设计雕刻。很多原料会经过拍卖再流通到市场上,所以跑到料场和乡下拿一手的原石已经成为郑煜儒的习惯,不同的河段出产籽玉的特征不同,白皮料要去渠首寻找,而皮色料要去玛丽艳收购。笔者问到:“这次寻玉之旅收到称心如意的宝玉了吗?”郑煜儒笑称:“真爱这个,是没个够的!”

     “不认真哪行?”这句话在我们的谈话中,郑煜儒多次说起,能够支撑他万公寻玉、精雕细琢的,大概就是这种认真劲儿吧,也正是这样的认真,让他的紫珑斋在大浪淘沙的艺术品市场上独树一帜,饱受好评。

     拜别紫珑斋的宁静,笔者又走入这城市的车水马龙,不论是低头琢玉还是抬头行走,我想我们都需要一些执着、悉心、平实的匠人精神。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