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就有了玉制工具。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玉石历来被人们当做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做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

image

玉实际是优质的石。玉石的种类非常多,有白玉、黄玉、碧玉、翡翠及玛瑙、绿松石、芙蓉石等。玉石经加工雕琢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称为玉雕。工艺师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艺品。

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

image

杨相象,新锐玉雕艺术家,河南省汝州市人,八十年代出生,现居云南瑞丽。杨相象认为,艺术作为人生的投影,它不仅记录某一方面的活动状态,也体现作为感性存在和作为灵动的精神实体的人的方方面面。走进觉石艺术的玉雕创作世界,从那一件件承载着大师创意、技艺和灵魂的作品上,我们感受到每一件玉雕作品焕发出来的既非现实主义,又非浪漫主义;既非再现,又非表现;既非道德的劝善惩恶,又非历史的再现和预言,而是充盈着审美艺术自由元素的玉雕灵魂。

image

无论看杨相象的南红、和田还是翡翠作品总会被他的作品所深深吸引,他的作品充分吸纳书法、雕塑、绘画、音乐等各类艺术元素,用当代的造型艺术视觉和思维方式来阐释每块原石。作品空灵写意,饱含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境美,在作品中传递回归简洁、自然的生活方式与精神。

image

意,是人的情感,情感是主观的;境,是实景实物,是客观存在的。两者统一起来便有了意境。在他的作品中获得这样一种感受,它符合中国传统文人在绘画、诗歌等艺术领域所秉承和追求的东西,一种发乎于人自身而又超现实的精神状态。在《禅·莲》、《荷塘蛙声》、《归一》、《林中雁》、《菩提归一》,以及杨相象设计创作的其他玉雕作品中,凭借对材料、作品主题、个人的精神主旨的运用和解读,杨相象通过作品将观者带入作品本身之外的空间。

image

杨相象出生于1981年,师从著名玉雕师王朝阳。“我们要努力从匠向师的转变,这取决于能否走出自己的创作之路,坚持自己的风格。”杨相象说,玉雕师的创作与所处社会环境和时代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每个时期的艺术家都会涌现自己的特点。“我们很难突破和超越传统,所以只有选择走一些其他的路。”杨相象说。很多时候,玉雕作为奢饰品出现,但对于玉雕师来说,翡翠还有艺术价值,新生代要走出自己的路,就要敢于突破行业限制。

image

“要敢于捅破‘窗户纸’,但并非破旧立新,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没有像老师他们那样扎实的传统艺术功底,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杨相象认为,“艺术就是创作者对当时当代社会背景和生活状态的表达,只有这样的东西才能被历史所记载。”

image

杨相象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传统的技法跟当下的社会关系、人文、审美等等结合起来,创作出一些现代人能够理解和接受的作品,他一直在要研究和探索着。谈及当前的玉雕行业,杨相象立场鲜明,他认为玉雕师不应过多的去追求经济利益。他说,玉雕市场的产业链还不够完善,这个行业应有所分工,有人买料子,有策展营销团队……“玉雕师只需要安心创作即可!”杨相象说。

image

image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