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个人简介

于丰也,1983年生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原名于朝鹏。

2003年4月,在云南瑞丽开始自学玉雕。2004年,得王俊懿的指点。2005年,获得“云南省瑞丽玉雕十杰”称号。2006-2007年,连续获中国石雕作品天工奖;同年创办“孤月玉雕艺术工作室”。2008年,第一次参加中国玉器百花奖,《洪福齐天》荣获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2008年,合作富贵华珠宝公司。

2008年,进入广州美术学院雕塑高级研究班,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009年,同梁荣区、施宗颖等七人创办平洲玉雕艺术促进会,任副会长。2009年,参加中国玉器百花奖,《了》荣获中国玉器百花奖“最具文化创意奖”;《磨灭福生-千手观音》 、《何似在人间》 、《玉龙天尊—降龙罗汉》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等均荣获中国玉器百花奖“优秀奖”;《应无所往而生其心》 、《洗礼》等荣获中国玉器百花奖“银奖”;《了尘》荣获中国玉器百花奖“铜奖”。2010年7月,在平洲开设玉雕绘画培训基地。2010年9月,被邀请参加广东省玉雕大赛评委。

2010年9月,参加中国玉器神工奖,作品《居高声自远》荣获“最具文化创意金奖”,被特邀上海世博会展览。2011年,参加云南玉雕大师展,《残佛》 、《青蛙与鸣虫》 、《庄周梦蝶》 、《留得残荷听雨声》 、《一念》等荣获“彩云杯金奖”。2012年,《古语新风》荣获中国上海海派玉器神工奖“创意金奖”。2012年,参加云南玉雕大师展,《浮世莲华》荣获“创意金奖”。2012年,《自在观音》拿去西藏寺庙装藏。

2013年,第三界云南玉雕大师作品展“彩云杯•大师”云南优秀玉雕作品金奖。2013年,获评“中国神工创新英才”。2013年,《大舍》荣获中国玉石雕神工奖“金奖”。2014年,《知》荣获云南玉雕大师展“彩云杯金奖”以及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奖”优秀作品奖。2014年,《住空》荣获云南玉雕大师展“彩云杯银奖”。

现任云南翡翠艺术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美术学院玉雕实验室副主任兼讲师;文翡集团艺术总监;于丰也工作室主持。

于丰也对玉雕发展的感悟

应该说,在目前的玉雕界中,几乎没有人可以忽视经济效益上的考虑,但是这并不会妨碍我们制作出雅俗共赏的作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玉雕当然也是如此。作品既要考虑经济需求,同时也要考虑玉雕真正的意义。不仅仅是经济价值同时也是文化价值。

当代制作的玉雕理所当然是要制作有当代特色,当代文化内涵的作品。这就包含两个方面:

一、对传统工艺,题材,内涵的吸收理解。玉雕一向注重对传统的继承,这本身是正确的。我们不能做无本之源,中国传统文化有如此多的精华可以借鉴使用,为何不能使用呢?这是玉雕的有利条件,我们不能放弃。但是,我们对玉雕的继承是有条件的,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它是有选择地利用学习。

二 、对当代文化的选择和学习。我们身处当代社会,必然受到身边各种文化,各类视觉经验的影响。我们熟悉的生活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时间与地域都是不同于以往的开放社会。所以理所当然我们要忠实于我们的感受,体会。忠实于我们自己。、

各类文化都有其优秀的成分,一个文化的发展必须要有宽大的胸怀,能容纳各类优秀的文化,转化成自己的东西。玉雕的发展正是需要从各类文化中吸收经验,从各类艺术门类中找到新的可能。这样才能丰富,改进自身,从而进一步创新发展。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怎样将这两者有机的结合。不是说你把观音做成圣母就是创新(当然题材上进行改变也是创新的一部分,但这不是关键的)。结合不是简单的并凑,要实现互相的弥补,相互影响,相互相成。在保持自身本性,自身优势的情况下吸收可能的条件来完善自己。

于丰也作品赏析

一念

大舍

红尘不染性空

多罗尊观音

留得残荷听雨声

庄周梦蝶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