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哲,男,汉族,1970年12月出生于南阳镇平。 

擅长人物雕刻和白玉把件的设计制作,作品构思巧妙,做工精细,唯美而不失尺度。作品以花鸟、人物、摆件、挂件、手玩件为主,集玉雕各派之风格,善于在原始石料的基础上大胆设想,巧摘俏色,灵活运用。所做作品深受海内外白玉爱好者收藏。

如同美食,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菜品。玉雕创作上,张红哲更偏爱那些洒脱奔放,刚劲有力的人物形象,更喜欢寓意吉祥、含义美好的题材。细细思量,这大概与他快意爽朗的性格及潇洒简单的心态有关。从小热爱绘画,而且表现出极大的天赋,临摹作品可以乱真。有很强的理解能力。

天生对玉的亲近加上深厚的美术功底以及追求艺术的韧劲,他的画作也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评。

张红哲在绘画中的实践让他对之有着更深的理解与把握,绘画与玉雕之间的转化显得得心应手。他将绘画名家的作品都看做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并逐渐从中寻找到自己玉雕创作的风格方向。

他认为,“仿古仿形”不如“师古师心”,玉雕应该具有时代特征,彰显时代精神。古玉棱角分明,线条僵直为多,而现代人更喜欢简洁流畅的线条,充满力度的表现手法,适合佩戴和把玩的造型及工艺。

他将“意在画外、画在意中”的美学法则运用到玉雕上,大胆使用“计白当黑,计实当虚”的设计。在弹丸之地里把深远的意境和内容表达清晰,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却更让人着迷。

对张红哲而言,创作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诠释,他只关乎自己的感受,既不需要为了创新而创新,也不需要为了担负某种使命而去继承,这是一个自然的状态。玉雕就要围着中国传统文化来设计,表现中国人喜爱的题材,传达吉祥美好的寓意。如果抛弃了这些,玉雕作品就失去他的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

细观张红哲的玉雕作品,便会发现其独特鲜明的玉雕风格。他随物赋形,随形赋彩,充分利用和挖掘材质在种、水、色三方面的特质和优势,通过巧妙的设计与构思,匠心独运,使得每件雕刻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他在《俢玉归朴》中这样说道:“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常年累月的积累,是千锤百炼的结果。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艺术就是要存在不同的声音,因为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做一件东西,如果你只了解他平面上的外形,不知道它的长宽、厚薄、比例,就没办法做。如果只以表面来认识一样事物,就无法触摸到他最真实的部分。”

而或许就是他一直的坚持,造就了他现在的辉煌。孔夫子曾以治玉不易来比喻君子修身的难能可贵,比德与玉、比玉以人,做人如作玉,好坏都是可以看得出来的。张红哲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玉雕艺术的同时也不断激励自己,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这样的品德是最难能可贵,也是最令人欣赏的地方!在行动中体悟修行的乐趣。这条路是苦的,如果你的内心不是甜的。你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工匠精神,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修行。

人都在成长,过去的是经历,将来则是昨天的沉淀。有时一个肢体动作、一句话就能反应着对人生的理解,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从张红哲手中雕琢出的玉,温润、细腻、唯美,里面饱含着他的热情!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