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玉雕市场经过了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更为重要的是,借助收藏市场的力量,中国玉雕艺术弘扬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增添了活力四射的时代色彩。但是,面对这些耀眼的成就,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下中国玉雕市场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假丑恶的现象十分严重,给予正在蓬勃发展中的玉雕市场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些丑恶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专家”游走江湖,挫伤社会诚信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文明遗存极为丰富,而鉴定玉雕艺术品的真伪和优劣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正因于此,一些号称鉴定专家的人游走江湖。他们罔顾事实,胡说八道,危害不浅。而一些根本没有文物资质的单位,胡乱发聘书,称其为鉴定专家,更有一些电视台,为了所谓的收视率,邀请社会闲散人员煞有介事地对收藏品评头论足,蛊惑人心。其结果是,这些所谓的鉴定专家,在玉雕市场上浑水摸鱼,坑蒙拐骗,扰乱了市场,由此而引发的案件层出不穷。

特别严重的是,前时国内某著名博物院的研究员,被称为“业内最著名的玉器鉴定专家之一”,将北京某拍卖公司的玉器赝品,鉴定为一组“汉代玉梳妆台凳”,还声称为国宝级文物。事实上,中国人在汉代的起居方式为“低坐”,即以席地而坐为主,到了南北朝后的隋唐才开始流行小马扎的坐具“胡床”,最终才演变为凳子和椅子。这位博物院研究员的胡乱鉴定,败坏学术环境,挫伤社会诚信,为人不齿。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一批伪称鉴定专家的“骗子”,混迹于玉雕市场内已经是一种不稀奇的现象。屡屡发生的艺术品鉴定丑闻已让这个行业失去了威信!

2、恶性炒作拍卖,营造虚假成交

这些年来玉雕艺术品拍卖十分火爆,而隐藏在背后的暗箱操作却常常不为外人所知。一方面,拍卖公司为营造业务形象,虚假成交,“拍假”和“假拍”的现象屡禁不止,同时拍卖行还故意编造“故事”骗人。其实,工商等执法部门已经对这些现象进行过查处,比如罚款,但处理结果始终没有对社会公布,而且罚款的数目极低,无形之中,助长了这些拍卖公司一如既往地进行恶性炒作。

3、浮躁心理作祟,拜金思想泛滥

玉雕市场的红火,拜金思想的泛滥,导致了一些玉雕师的浮躁心理。一些玉雕师通过代工、挂名等种种不光彩的手段推出了众多商业媚俗产品。这些“伪作品”就像许许多多快餐速食,成为了“垃圾食品”一样,这些“文化垃圾”只能作为普通的装饰消费存在,而不再会成为人们收藏和投资的对象。在这种环境中,自然会对玉雕市场的良性发展带来很大的制约。

4、资本暗箱操作,愚弄投资群众

玉雕市场的改革和创新,永远是发展的硬道理,但是,当我们要推出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举措时,本应谨慎探索,稳步前行,而不应该让外行领导外行,进行暗箱操作,让一些胆大妄为者在资本领域大发横财,愚弄热心投资艺术的群众。

5、行业缺乏自律,监管不见到位

玉雕市场的一些混乱现象存在已久,社会批判之声已非一日。但时至今日,所谓的行业自律,仍然是一纸空文。而相关的监管,不见到位,或者没有作为。要想维护玉雕市场的健康发展,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原则必须得到切实的贯彻。比如说,中拍协是否需要聘请一些有良知的艺术家和收藏家站起来敢于讲真话,来监督市场,而相关的执法部门要及时公开执法信息,不允许误导和愚弄大众的事情再次发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玉雕市场渴望得到严肃而认真的监管,以期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

温馨提示:《中华玉网》推荐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